中国园林资材网11月6日消息:城市主题雕塑被称为是“城市之眼”,从11月1日起至2013年3月31日,烟台市规划局等部门联合本报举办雕塑网络征集竞赛活动,一等奖奖金人民币1万元,如获奖者意见全部被采纳并作为实施建成方案的,另追加10万元人民币作为奖励。这已是8年来第5轮面向社会征集烟台城市主题雕塑了。近日,不少市民打来热线电话,为烟台“城市之眼”支招。
市民热议:没有城市雕塑的日子很尴尬
目前这一轮网络征集为第5轮。记者注意到,本轮征集活动没有像前几轮征集那样,提前给定雕塑的选址及主题立意,征集的作品也由具体的设计方案转向征集雕塑的表现形式、体量控制、材质。此事在市民中引发热议。
1日早上,本报刚刚摆上报摊,热心的读者就给本报热线电话96110打来电话,陈述自己的感慨。做了五六年招商引资工作的李先生感叹:“我们常年奔走在世界各地为烟台招引项目,由于烟台在外的城市形象却一直比较模糊,我们常常为此陷入尴尬的境地。”
“到深圳你会记住‘拓荒牛’,到广州你肯定要找‘五羊雕塑’。到了烟台会记得什么呢?”王岩松是烟台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他说,为城市的雕塑作品赋予其文化内涵,能使城市建设更富有时代精神。
“在坚硬、冰冷的城市中,是什么能给都市人温情关怀?在嘈杂、繁忙的城市中,是什么能让都市人驻足停留?”水母网友苏金发出了一连串质问后建议,城雕应该给生活在这里的市民一种归属感,成为区别自己与他人的符号。
网友吐槽:烟台城市应该有自己的“眼睛”
“打眼一看,跟烟台有关吗?能雅俗共赏吗?还是放在你家门口吧!”“哪跟哪,与烟台十万八千里远。”“没有烟台特色,是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雕塑,放在烟台可以,放在大连也说得过去!”……在本轮征集的网络平台水母网上,一些自称“不会设计但会看”的网友们频频吐槽,烟台的城市雕塑应该有烟台的语言。历经过前四轮的公开征集,网友们鉴赏能力也是大幅增强。
昨天,水母网美编工作人员已经开展了城雕竞赛专用网页的设计与制作,从即日起,市民登录水母网(http://www.shm.com.cn/)在首页位置可以看到醒目的“城雕”专栏,市民可进行留言并上传图片。为方便评奖,请市民在提交意见时,一定注明自己的姓名以及联系方式。
专家建议:城雕应关注烟台历史文化特点
城市雕塑作品应该注意什么?烟台需要什么样的城市雕塑?YMG记者昨天采访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烟台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王未老师,他认为城市雕塑,一定要把握“洋气”二字。
分析起烟台的“灵魂”,王未说,烟台是重要的两种文化交织,一种是开埠文化,一种是奇山文化。王未表示,在设计雕塑时,还需要注意烟台的白石文化等历史文化背景,着重体现历史感觉。雕塑是否要写实?烟台语言应该怎么把握?“最好的雕塑是与音乐美术一样,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学科。我认为在创作中,不要给艺术品做个‘标签’,那种一眼望去就能看出什么内容的,直白的,是偏离艺术性的。”王未说,在以往的评选过程中,发现有很多方案中因为对主题的把握不准,递交了很多“放到四海皆准”的设计作品,而这样的作品是很难承担“城雕”这样的重任的。
推荐阅读:
(来源:水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