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2日消息:城市绿化建设中,最大的问题是养护,而不是建设。在我们生活的周边,总是可以看到绿化带一年四季上演着“旧貌换新颜”的戏码。不只是资源上的极大浪费,在绿化和美化效果上也是大打折扣。如何在资源上实现优化配置,在效果上又能够得到最大化,成为了园林管理部门的一块心病。近日,一些城市开始施行了一种特殊的绿化方式,被称为“认养绿地”。
其实这种新兴的绿化模式,和社区的卫生包干制度有些相似。在小范围的绿化区块内,可以实行绿地的“包干到户”。将绿化用地分区块进行分配或者出租,职能部门提供统一的绿化植物,统一种植,但维护和保养则有绿地的承包人负责。而绿地也不再以某某公园来命名,而是由承包人自由处理。这样,建设的统一性,能够避免出现绿地变菜场的现象,还能一定程度上提升绿化的美观程度;而维护和发展有承包人负责,则体现了绿化的个性化,两者结合能够很大程度上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极大的改善城市绿化建设。
而对于城乡周围的大面积绿化用地,可以通过拍卖乡村道路、河道、机耕道路的造林经营权,落实造林主体。还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对已栽植的林网林带采取公开拍卖等形式,将经营权和管理权转移到个人。这样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创新增收,一举两得。山东省沂水县就通过这样的办法,全县开展了绿地认建、认养、认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参与绿化活动,还连续4年开展自愿捐款造林活动,每年捐款达500余万元。做到了“不栽无主树,不造无主林”,全面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