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转型 先发破局—浙江现代林业发展路径•开放创新篇

2012年10月09日 09:57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园林网10月9日消息:走进浙江,《中国绿色时报》记者见到的一幕幕、看到的一处处,都散发着林业“创新”的力量。  

作为市场经济先发之地,历史再次赋予了浙江率先探路的使命。而浙江务林人当仁不让、不负众望,在迈向现代林业的历史进程中,勇于担当、大胆实践,走在了改革创新、科学转型的前沿。  

浙江气魄,为什么会云集如此多的第一  

第一、领先、前列……  

这些令人瞩目、饱含着让人敬意的并不普通的词汇,却在浙江不同层面的采访中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提及,成为让记者难忘的高频词。  

浙江省是全国第一个成立省级生态文化协会的省份;  

浙江省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的城市数量全国第一;  

浙江在全省实现了林业法律援助全覆盖,成为全国“唯一”;  

浙江省是全国第一个实现林农“零税负”的省份;  

全国首个地级市碳基金专项在浙江温州设立;  

浙江省森林覆盖率达60.58%,名列全国前茅;全省林业社会总产值、林业产业总产值均位居全国前列;  

浙江省是全国闻名的竹业大省、木业大省、花木大省、森林食品大省、森林旅游大省……  

浙江省林改工作全国领先,围绕“资本进山”、“风险防控”、“数字管理”、“服务林农”等内容深化改革,被国家林业局誉为“浙江经验”……  

林林总总,不胜枚举,但可以看出,不论是生态、产业、文化三大体系建设,还是改革、民生、低碳等领域,浙江均有出色的答卷。  

宏观层面好戏连台,各地“微观”的独创更是精彩不断。  

始于2008年、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体的安吉“美丽乡村”实践,打造了中国式新农村建设的国家标准。  

临安首创的毛竹林砻糠覆盖技术,形成的产业冲击,可使竹林产值提高10倍以上,亩产值可达万元以上。这项技术在全省的推广运用,每年产生19亿元的增值财富。  

丽水以林权IC卡的创新和“把活树变成了活钱、把叶子变成了票子、把青山变成了银行”的林权抵押贷款“丽水模式”,走向了全国。  

杭州市在国内首创市县联动森林资源监测技术,为国家开展森林资源“一体化”监测提供了借鉴……  

浙江林业“书写”的众多“领先”和“独创”,让我们有太多的理由为之击节赞叹。毕竟,浙江是个国土面积不大的省份,但创新的“基因”却由小变大、由大变强,并折射出令人惊羡的激越光芒。  

“以占全国2.18%的林地面积创造了占全国11.15%的林业总产值”,类似这样的数据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挣脱思维的束缚,就有奋进的力量。  

价值涤荡,寻找共同发力点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创造价值。

可能没有哪个地方像浙江省那样,有那么多的地方主政者以富有哲理的林业口号“号令”一方。或许这正是浙江林业为什么会获得多个第一的缘由。  

“造绿就是造福、增绿就是增富”,这句话出自绍兴市市委常委、绍兴县委书记何加顺之口。有人诠释说,这种造福增富的理念,最易让百姓接受,最能撩动人的神经。  

“绿化是城乡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绿化的投入是回报率最高的投入。”原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的这句名言,可以解读为“既然是最高回报,说明投入多大的力量和资金都不为过”。这与宁波市北仑区区长华伟提出的“像抓工业经济、抓招商引资一样抓绿化”的理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杭州市余杭区委书记徐立毅提出“绿化就是‘种’景观的美化工程、‘种’环境的健康工程、‘种’摇钱树的综合效益工程”的理念,温岭市委书记周先苗倡导的“绿化就是文化、造林就是造福、增绿就是增收”的理念,海盐县委副书记姚沈良提出的“建绿就是建民生、增绿就是增经济、添绿就是添文化”的工作理念,湖州市南浔区区长吴继平倡导树立的“植树造林就是传承文明,改善生态就是改善民生,经营绿色就是经营优势”理念,都影响带动了一方。  

无疑,领导的重视就是号令,就会激发创新的活力。  

省委书记赵洪祝在省委十二次全会上形象地说道,除了床上不能种树外,其它地方都可以种树;  

“种树就是种黄金、种人民币,种树就是种发展、种环境,种树就是种健康、种民心,种树也是种文化、种历史。”省长夏宝龙曾这样说。  

以开放意识强而闻名的浙江省林业厅厅长楼国华说,高位的重视如春风化雨,促进林业发展的风起云涌。实际上,楼国华从2007年5月上任以来,就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传播生态文化上,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强调林业和绿化的重要性。  

推荐阅读:

回良玉强调: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加快现代林业建设

展望新十年: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

陕西:榆阳区保障林业建设转型升级

贵州省林业厅帮扶从江林业建设[分页]

有人评价说,楼厅长的游说很独特,让人印象深刻,闻者深受启发,能使人很快行动。他曾说,“树”这个字本身就是“种树是对”的意思,你看“树”字的左偏旁是木,就是“种树”的意思,而右偏旁是“对”字。中国文字多是象形字,说明中国古人就一直延续着这一理念。他还说过,古树最是文明的象征,你看许多朝代和城市变迁了,但古树还留存并记录着历史。所以,我们种树就是种历史、种文化。听者往往顿感自己种树的行为是伟大的。所以,愿意种树而且会大力倡导种树。  

从上至下的社会价值涤荡,将社会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林业场。  

于是,浙江省出现了全国少见的高层领导频频出席各种林业活动的场面。关注森林组委会每验收一个省级森林城市,都有省人大或省政协领导带队。省生态文化协会近年来组织的10余项活动均可见到省政府、人大或政协的领导的身影。  

林业在浙江省的地位、分量由此可见一斑。  

旋转舞台,沉淀绿色的财富

熟悉浙江历史的人都知道,改革开放后,浙江之所以从经济总量位居全国中游的省份一跃成为经济处于前列的经济大省,就在于他们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浙江率先涌现了全国第一批个体工商户、第一批私营企业、第一批专业市场……其中,市场的兴起是浙江创造奇迹的密钥之一。  

今天的浙江林业传承了这种基因,通过建立市场,把浙江的产品、浙江林业的声名以及开放的思维传播了出去。  

楼国华厅长任职前曾任义乌市委书记,闻名世界的义乌小商品城在他任职期间,品质得到大幅提升,形成了吸引全国各地20万经商大军、常驻外商上万人的盛景。进了林家门,楼国华也立志建立林业大市场。  

近年来,浙江省通过林业体制机制创新,聚拢资金、技术、人才,激活人口、土地等资源要素,激发林业发展活力。据统计,2011年浙江省林业产业总产值为3154.8亿元,较上年度增加1190.7亿元,激增37.7%;今年林业产业产值预计仍将有较大幅度提升,将达3500亿元左右。  

“大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林产品的繁荣,也呼唤着“大市场”的建立。  

近年来,浙江省着力搭建市场营销平台,连续举办了4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3届国家级和5届省级森林旅游节、8届中国(萧山)花木节、11届中国(金华)苗交会、1届中国(长兴)花木大会、4次笋竹产品省外推介会等活动,通过节庆展会等活动的举办,促进了以市场需求组织林业生产格局的形成。  

一旦辐射全国的市场与林业生产结合起来,就会产生巨大的生命力,并成为助推浙江林业深层次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  

再次出发,提质增量奏响新乐章

实现林业“双增”的刚性目标,是中国林业发展最紧迫的任务,浙江林业该如何走?  

2011年10月,浙江省政府启动实施“森林浙江行动”,标志着浙江选择以绿色包容性的增长方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浙江省 “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省情,决定了浙江林业发展的重点在山区。但经过全省灭荒、绿化浙江的大规模建设,山上已 “无地可绿”,林业发展的潜力只能转移到平原。  

2011年3月,一场新的战役打响,浙江省将“扩面增绿”的重点锁定在平原地区,启动了“1818工程”——到2015年在平原新造林180万亩,使平原地区的森林覆盖率从原来的14.8%提升到18%。  

平原地区扩面增绿不是件易事,人多地少、造林难度大、成本高。但浙江省的经济发展现实也到了平原地区该大力提升生态环境的历史节点。  

浙江作为“长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工业化后期发展阶段,正在向高收入经济体水平过渡。但以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也导致空气污染、水质下降、气温升高和城市热岛效应等一系列环境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无疑,林业承担重要责任。  

在省长的主导下,“1818工程”强力推进。工程实施两年半,全省已造林11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2.5个百分点。平原大地已初显绿色葱葱、生机勃勃的景象。  

在量的增长点突飞猛进的同时,质的飞跃更令人欣慰,浙江林业“双增”将质与量的统一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难看出,浙江省的“提质”之路是如此的坚定有力。  

实施森林抚育工程。浙江省森林资源丰富但总体质量不高,乔木林平均每公顷蓄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1.5%。怎么提“质”?浙江省整合3.99亿元资金大力实施森林抚育,促进“大树”形成。两年来的大幅度投入取得突出成效,森林蓄积量连年大幅度增长。  

根据监测,浙江省森林总蓄积量从2010年以来每年增加1200万立方米。而且有效地消除了火灾、病害的隐患,促进了森林健康,提高了碳储量。  

开展千万珍贵树木发展行动。珍贵木材是经济社会发展和市场特需的战略资源,在浙江呈现出利用范围广、资源消耗大、进口费用高等特点,为提升山林绿化、彩化、珍贵化,为子孙后代留下更大一笔财富,省林业厅2008年启动“浙江省千万珍贵树木发展行动”,之后连续3年累计向全省11个市64个县(市、区)赠送南方红豆杉、浙江楠、浙江樟、红豆树等20余种优质珍贵树木容器苗1113万株,营造珍贵树木林14万亩。今年又启动了“全省珍贵树种进万村行动”,用4年时间,在全省2万个以上的行政村种植珍贵树种2000万株以上,加快推进林业经济转型升级。  

梳理浙江林业发展的态势,能够探寻其开放进取的内在逻辑,那就是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不断拓展发展新的空间,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或许这种解放思想、敢于创新的精神,就是浙江林业实力、活力、竞争力爆发的谜底。

推荐阅读:

回良玉强调:实施科技兴林战略 加快现代林业建设

展望新十年: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

陕西:榆阳区保障林业建设转型升级

贵州省林业厅帮扶从江林业建设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