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8日消息:“10万游客进泰山,8万好汉登长城,18万人入故宫,23万人涌入中山陵。人山人海煞风景,到此一游是合影……”自从实施“十一”黄金周假期的14年中,今年的黄金周爆棚最厉害。连日来,全国多个景区爆棚到了极致,甚至有的景区出现大批游客滞留现象。
专家认为,高速公路免费通行与部分景区门票价格减免作为这个黄金周的两大惠民政策,从某种程度上放大了人们的出游愿望。“可以看出人们对社会公共福利是多么渴求,这是一种报复性和惩罚性的增长。”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个黄金周带给我们很多启迪,值得有关部门深入反思。
尚需“磨合”的黄金周
为什么首先提到“磨合”?因为今年的“十一”黄金周与以往的任何一个黄金周都不一样,山东大学旅游专业教授王晨光告诉记者:“以前黄金周只是旅游部门的事情,属于单兵作战,这一次却呈现出了发改委、公安、交通运输、旅游等多部门协同作战的新特点。”
7月2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批转交通运输部等部门重大节假日免收小型客车通行费实施方案的通知;9月2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一批降价的80家游览参观点,平均降价幅度为37%,其中13个游览参观点实行免费;几天后,国家发改委再次发力,公布第二批降价的94家游览参观点,平均降价幅度为25%,其中4个游览参观点实行免费……
“这是一个拐点的出现,也是一个重要的积极信号。”王晨光说,政府开始意识到“还账”了,从发展的眼光来看,意义非凡。
正是这一意义非凡的举措,让远未做好准备的黄金周有点“吃不消”。有网友调侃说:“十一”黄金周最浪漫的事,就是呆在家里看人山人海。以10月3日为例,有统计表明,全国游客接待量超过最佳接待量1倍以上的景区达27家,南京中山陵超最佳接待量9倍,厦门鼓浪屿超最佳接待量8倍,北京故宫、山西平遥古城为最佳接待量5倍。
王晨光说,政府的宏观调控导向,既要考虑受惠人群的数量,同时要更加关注受惠人群的满意度。王晨光认为,这个黄金周开启了多部门协同作战的先例,下一步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提高综合管理水平,以产生最大合力。
不能只顾发展假日经济
10月4日,来自湖北的游客李女士和家人兴致勃勃地登上了济南千佛山,行至历山院门口买了5个茶蛋,顺便向摊主讨杯开水喝,万万没想到摊主收了10元茶蛋钱后说:“只有买方便面才给开水。”李女士有些气不过向记者诉说:“我就是不买茶蛋,讨口白水喝,也正常吧?真给好客山东丢脸。”
李女士的遭遇并非个案,景区工作人员缺乏情感关怀,冷漠服务现象屡见不鲜。
据了解,1999年国庆第一个黄金周,全国出游人数达28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41亿元,假日旅游热潮席卷全国,长假制度从此也被视为是拉动内需、促进消费的一大举措。十余年过去了,把旅游简单地等同于假日经济显然已经过时,
“既然在黄金周出游找不到幸福感,以后可能就不出去了。”山东大学传播学研究所所长冯炜说,在盯着游客人数、门票收入年年攀升的同时,也要算算因景区“超载”而带来的损失账。消费者得到的服务质量下降了,从长远来看,人们对休闲度假的期待就会逐渐降低,不利于旅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在于管理创新
黄金周景区爆棚,反映了我国旅游总体供给不足,管理、配套滞后等深层矛盾。
有专家建议,国外有些景点会采用预订的方式通过网络和电话提前订票给予折扣优惠,鼓励大家提前预订,景区提前做好应急准备。景区也应该及时做好信息公布,让游客出游之前有所了解,以便及时调整行程。
当然,要避免景区爆棚,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总也绕不开,只有推动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在机会上保障人人享受带薪休假,才能鼓励人们选择非节假日外出旅游休闲,从而有效避免节假日旅游“井喷”现象。
众所周知,我国的旅游资源多分散于建设、文化、文物、水利、园林诸多部门,产权不清,职责不明,旅游资源的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离”制度迟迟不能确立。旅游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突出,已经逐渐成为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主要障碍。
国家旅游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周久才指出,今后主要围绕“一个主题”、沿着“三条路径”推进旅游业的综合改革。“一个主题”就是推进旅游产业的市场化改革,其目的就是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三条路径”就是旅游管理体制、产业发展机制和旅游社会环境。
推荐阅读: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