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26日消息:中山市现有外来入侵植物81种,危害较严重的达20种,最常见的薇甘菊和水浮莲几乎在24个镇区都有分布。因此,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治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记者调查发现,进入政府治理视野的外来入侵植物并不多,以薇甘菊和水浮莲为主。在实际治理过程中,中山缺少统一的治理平台,而资金投入也有限,相关资金偶尔还改作他用。对于治还是不治,要不要引进天敌,治标还是标本兼治,民间和政府层面各有声音。
难题1:权责不明
市内治办一位领导说“我也不知道这个水浮莲专项治理办公室到底还有没有运作,反正到镇区没有听说。”从2013年开始,市爱卫办不再负责水上漂浮物治理。
有专家称,治理水浮莲,可到市环保局找市水浮莲专项治理办公室。但南都记者在市环保局官方网站、《市环保局2011年工作总结和2012年工作要点》中,都没有找到市水浮莲专治办的信息。一位市环保局内部人士说,环保局没有这个办公室。市内治办一位领导说:“我也不知道这个水浮莲专项治理办公室到底还有没有运作,反正到镇区没有听说。”
2002年前后,中山水浮莲大面积爆发,一度导致中、珠、澳一线行船困难。2003年,粤港澳三地决定建立水浮莲联合治理平台。中山市政府成立了市水浮莲专项治理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水务局。2007年,市政府又安排卫生局下属的爱卫办专门负责治理水上漂浮物,市政府内河整治办公室也附带清理一些水浮莲。
今年3月,市卫生局主要领导发生人事变动。市卫生局下属的市爱卫办决定,从2013年开始,市爱卫办不再负责水上漂浮物治理。市内治办说:“现在刚好到期了,他们不准备打报告给市政府延续了,我们也不勉强。”于是,水浮莲治理这一块又退回到市水务局。
镇区方面,2004年后,各镇区在自己管辖的河涌成立了水浮莲打捞队。各镇区也设立内河整治办公室,由镇区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水利所、环保分局、爱卫办等部门也参与治理工作。
市政府内河整治办公室透露,从2007年开始,该办公室每年从市政府内河整治专项资金中拨出400万元给市爱卫办,然后分给各个镇区,用于清理水浮莲。
于是,全市水浮莲治理的大格局逐步形成:市环保局具体指导,市水浮莲专治办负责,市爱卫办专门治理,市内治办辅助,各镇区实地落实。
但经过几年实施,现在这个治理格局起了些变化。
难题2:缺乏统一
有专家分析说,虽然市相关部门、各镇区都会继续在各自职能范围内清理水浮莲,但如果缺乏统一防治平台,2004年出现过的单打独斗、收效甚微、重复投入、重复治理的局面就可能再次出现,从而陷入拉锯战。
随着市水浮莲专项治理办公室渐渐隐身,市爱卫办退出,全市水浮莲治理格局渐渐被打破。2004年7月,中山市各镇区投入资金、组织专业队伍开展了清理整治水浮莲工作。但由于各镇区清理时间不同步,加之水浮莲生长速度较快,清理效果不理想。到了当年9月,市政府不得不出面,集中10天时间在全市范围内统一开展水浮莲清理工作。
统一防治平台的缺失,还直接导致协调机制的缺乏。市内治办负责河涌治理工作,治理水浮莲的部门又在河道上进行作业,联系不可谓不紧密,但“我们之间都没怎么互通”。这在薇甘菊防治上也有体现,市林业局下属的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负责林业用地上有危害的植物的防治工作,市农业局下属的植保站则负责农业用地上的危害植物防治工作,但两个职能部门基本没有互通渠道。
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负责人还介绍,由于金钟水库土地产权复杂,涉及到多个政府部门,也给薇甘菊治理带来困难。据了解,金钟水库出口长满薇甘菊的土地,现在属于交通集团管,又是土地储备中心的土地。他说:“这些地处于待开发状态,想种树也不行,想协商也找不到,治理起来最麻烦。”
另外一个问题则是镇区之间、职能部门之间的治理纠纷。中山水系通过岐江河等主要河道实现互联互通,生长在河道中的水浮莲会随水流浮动。各镇区治理水浮莲的基本原则是,负责辖区河涌水浮莲的治理,镇区之间接合部的全部河段由镇区之间协商处理。有内部人士表示:“镇区之间协商,往往出现"三不管"地带,交界地带出现水浮莲疯长的可能性就很大。”
推荐阅读:
[分页]
难题3:投入有限
市内治办每年拨付的治理水浮莲资金只有400万元,相关防治工作资金偶尔还挪作他用。今年内河整治专项资金被砍掉5800万元用于岐江河,导致市内治办拖欠镇区内河整治资金4000多万元。
根据《广东省薇甘菊防治总体规划(2009—2011)》中的统计数据,2009年全省薇甘菊发生面积为49.39万亩,其中深圳市占13.57万亩,惠州市有27.8万亩,中山仅有0 .47万亩。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负责人说:“中山薇甘菊防治工作做得算是比较好的。”
经过多年的治理,中山现在主要河道及支流都很少见到水浮莲。市内治办说,现在顺德漂过来水浮莲的情况已基本控制住。内河涌里,小河涌里面虽然有,但对大江大河就没有什么影响。
或许正是基于这样的自信,相关部门在防治外来入侵植物上既缺乏动力,又投入有限。近三年,市林业部门在薇甘菊防治方面投入168万元,部分镇区财政资金还没到位。而深圳和东莞投入量则以千万元甚至亿元计。
市内治办每年拨付的治理水浮莲资金也只有400万元。此外,相关防治工作资金偶尔还挪作他用。据了解,今年内河整治专项资金被砍掉5800万元,导致市内治办拖欠镇区内河整治资金4000多万元。
根据市林科所统计,全市危害较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有20种,但进入政府治理视野的主要还是水浮莲和薇甘菊。有关专家表示,市里对外来入侵植物比较重视,一旦造成较大危害都会整治,“一般情况下,市里主要根据上级部门部署开展治理工作,资源和资金都有限,一出来就去治理不现实”。
对于中山其他外来入侵物种有没有可能造成如薇甘菊和水浮莲的危害?专家表示,目前还没有,出现的可能性不大。
争议:
1治还是不治?
一种意见认为,河流上有少量的水浮莲,对净化水质有好处,不仅固氮,还能吸收重金属。“小时候,有水浮莲的水就可以喝,没有水浮莲的水就不要喝”。他认为,“现在没有下那么大力气,是因为水浮莲在自动地消亡了。”
另外一种意见是,水浮莲缺乏天敌,繁殖迅速,如果不加以控制,一遇到富含氮静止的水体,就成为它的天堂。“况且,我们的水体污染太厉害了,没有鱼虾可以吃掉水浮莲。”
就薇甘菊治理来说,有声音认为,中山薇甘菊危害情况并不严重,目前还没有树木死亡报告,再加上政府资源有限,不用下大力气治。但也有声音担忧,经过多年治理,中山薇甘菊的发生面积和危害面积都没有减少,值得注意。
2要不要引入天敌?
有政府系统人士曾提出,引入薇甘菊和水浮莲的天敌。据了解,薇甘菊原产地为中美洲,那里有多达160多种昆虫和菌类作为天敌控制其生长量,难以形成危害。而水浮莲也有甲虫与之为敌。
市内治办一位老领导说:中山曾引进多种生物天敌,但成功的只有赤眼蜂,它现在已经灭掉了,其他都成为一种害虫。从亚马逊河引进甲虫,等它把水浮莲吃完了,那就要吃别的生物了。
据了解,中山目前还没有引入薇甘菊和水浮莲的天敌,但关于此的争论仍在继续。
3治标还是标本兼治?
对于治理水浮莲,中山一般采用人工打捞,每个镇区都有专业打捞队。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00年至2004年9月,中山市共清除水浮莲15万吨以上。2008年,每年清除水浮莲也在2800吨左右。而治理薇甘菊方面,通常采用人工清除的方法。根据南都记者统计,2007至2012年,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先后招标清除8207亩薇甘菊。
由于使用药物治理,一般会对鱼虾、周边生物和环境造成影响,目前采取药物治理的情况并不多。
有专家认为,要彻底治理水浮莲,必须改善水体水质,把污染水排干后再放新的水进来。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负责人认为,大量种树可以有效防治薇甘菊。“五桂山为何基本没有薇甘菊?就是五桂山造林密集,薇甘菊缺少充足的水分和阳光,就生长不了。”
由于其他外来入侵物种还没有进入公众视野,尚无治与不治等说法。
推荐阅读: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