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顶绿化大会论坛 中国住宅研究中心邹经宇精彩演讲

2012年10月24日 15:53中国园林网

中国住宅研究中心邹经宇

中国园林网10月24日消息:2012年10月24日,“2012中国杭州•世界屋顶绿化大会”主旨论坛下午场在杭州太虚湖假日酒店举行,会场座无虚席!中国住宅研究中心邹经宇进行了主题为“卫星监测城市生态环境技术研究”的精彩演讲!

邹经宇: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先进、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接下来大会安排我大概10分钟介绍一下我们在城市率跟城市热一些污染的研究,同时我也是中国绿色建筑节能委员会香港分会的创始人之一、副会长。今天的报告主要有以下四大部分,第一介绍我们的中心;第二介绍热导效应;还有就是绿化对降温的效能、遥感监测体系,最后对生态城市未来的愿景。

中国城市住宅研究中心于1998年12月成立,我们宗旨基本上是以科学技术来提升我们国家城市和住房的可持续性、有效性和功能性,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所以我们有能力去验证。同时中心也负责中国城市住宅研讨会,每两年召开一次,本人也是这次会议的联合主席,跟科技委员会一起,第10届将于明年7月在上海召开。
基本上我们的中心中间的房子就是我自己设计的,包括我们的接收站,还有霍英东遥感馆的第二期,基本上多学科、交叉学科的科技去研究我们国家的城市问题,还有住房的问题,还有其他需要改进的地方。

我就进入今天的主题,热导跟大气污染。这个主题跟今天早上其他专家讲的在尺度上有点不同,我们非常关心除了自身的建筑物提供绿之外,这些绿跟今天早上很多领导还有其他专家讲的关于城市大气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我们知道今天我们就讲到PM2.5,PM2.5的来源大家都是知道了,有很多的榴弹的氧化物跟其他工业尾气,从卫星上看下来就是雾蒙蒙的一片,还有气化现象。

这个里面我们在讨论污染的时候都希望浓度集中在一个地方,但是很不幸会把污染聚集在一起。这就会产生两个问题,这个里面不但影响单独的城市,甚至影响周边的城市,看右边的两张图,就是我们的模型,以台湾的高雄为例,产生污染的时候会产生区域的影响和扩散,有很多专家做研究,其实在热导产生的时候,我们的污染源在地表的时候比较接近,污染源不停的循环,这个时候影响降雨,降雨的影响这个时候会存在,但是我们会有集中的降雨,会产生非常不好的现象,可是降水已经不太行了,我们冬天的雨水非常的少,所以植被对整体城市降温条件在我们现在的研究里面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研究在去年的住房研讨会之后也是受到仇部长的指导,也是在我们国家上海附近。

当然我们也知道我们的建筑物今天讲到很多的屋顶绿化,可以了解对热含量是有大量的增加,在做绿化的时候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如何降低显热的绿化率的协调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关于如何改善,第一是降低热通量,这里面不仅是园林绿化、城市绿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降低热通量跟整个区域环境的关系,可以降低污染导,这是一个能够帮助我们治理污染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当然,我们也有发展,热红外的机器,是三光合一,雷射光、可见光跟国家自主的宏观技术结合起来,加上自己的软件,除了卫星、航天之外,还有地面热的反映。这张是红外,地点是在中国南边的某个城市,造出来之后,不但有红外的图,现在设计一个广场,为什么在这里面很舒服,这地方画的线是随意画的,完全可以立刻在软件里面制造出来温度的分布,按照地表的现状经过这个广场的时候到底他的热舒适性是什么,我们讨论希望将来成为我们坡面效应完成的一个方法,什么叫有效性,用这种科技方法做出来。对于城市绿化,当然这张图是没有经过之前的分析,也可以了解它的效能是怎样的,就像珠宝的验证,也可以直接验证出来,而且与国家的相关法规相融合。

另外采集的一些状况,包括在公园的人,他会不会住在里面很舒服,在夏天的时候,其实我们有另外一张图,这个人的温度一般是穿上衣服后,在夏天,平均85%以上的温度都是低于27度,这个时候就表明我们的水汽蒸发,在公园设计里面会造成很好的设计,结合城市通风廊的设计,旁边是一些新的开发,在香港霍英东遥感区看过,很多的研究经由这种采集技术,当然这个技术也结合了其他的卫星技术。我们知道假如绿化做的好的话,可以检验出来,可以做很好的热流控制,热流控制,很多专家讲到了,就是关于建筑隔热与建筑楼宇的智能成本,当然可以减低一些红外线的保护,整体来讲会降低热导的强度,降低热导强度除了节能以外还可降低污染,这是非常重要的,这里面有很多的数据,今天专家很多不再重复。

最后,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生态城市的关系。在之前仇部长演讲时也提出,城市发展会从大拆大建变成微循环,其中,如何在绿色的建设里,在很小的区块中,在比较好的科学观的有效检测之下,做有效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这将是成为生态城市一个重要的以科学量化为基本的发展模式。在南边我们在汪部长支持之下很早就开始新城的计划,起先就用到原来的技术,把绿色技术的概念,结合科学运算的模式,包括我们用高解析度的资料,就是上面这些,结合一些红外的验证,还有其他卫星监控的认证,希望我们在做的时候,就是做完以后对我们有多少的好处,水体有多大,后面的调整如何去做,这里面不停的调整,就像我们做针灸一样的,微微的调整,就像《本草纲目》,把城市调节好,往一个好的方向去。

当然交通很重要,所以基本上就是把绿、风、水,还有其他的气侯观念整合在绿的里面,以科学量化为支撑,科学手段检测为支撑。我们可以看到上面的绿色跟风与热场的关系,还有一些卫星的检测手段,在这里面整合起来支撑我们对城市污染源的解决方式,同时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这方面非常重要,并且是跨学科、跨尺度的,我本身不是学园林,对这方面的支持有限,但是我们很关心,在园林里面结合城市设计、景观设计、景观生态、都市设计等其他安全性的时候,有一个比较综合、科学的方法来解决,这个中间是卫星接收体系。用科学方法大尺度去了解我们做的事情跟整个社会的关系,然后底下有计算机模拟是关于体现风的模拟,也是自己的技术,红外就是结合里面设施跟地理信息系统、时空演变分析,遥感大面积的反映和感应,有一个大面积的呈现,这种呈现面积可以了解,最后当时也是境外唯一的北斗授权使用单位,我们结合定位,把资讯传回来,做监控和反映,我也很希望这次和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报告,也希望借此报告与大家在这个领域上共同发展。

谢谢大家! 

(来源:中国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