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 蓟县宝坻武清造林30.9万亩

2012年10月11日 10:13天津北方网

中国园林网10月11日消息:昨日从市林业局获悉,根据国家发改委日前公布的“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规划”,包括本市在内的6个省(区、市)将从明年开始实施为期10年的风沙源治理工程,以减轻京津地区风沙危害。据悉,此次治理工程中涉及本市蓟县、宝坻和武清三大区域,将完成人工造林30.9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进一步护卫京津生态安全,构筑北方生态屏障。

一期完成营造林64万亩

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区范围由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5个省(区、市)的75个县(旗、市、区)扩大至包括陕西在内6个省(区、市)的138个县(旗、市、区)。

市林业局营林处高级农艺师潘学东介绍,2000年起,为改善北京、天津的大气质量,国家紧急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一期工程中,天津蓟县被列为京津风沙源治理――燕山山脉水源保护与治理工程范围,十年间本市共完成营造林64.395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8.4%。其间,林业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封禁保护现有的林草植被,杜绝一切乱侵滥占、乱开滥采、乱砍滥伐等毁坏林草植被的行为;治理区内沙化土地、陡坡耕地和库区周边的坡耕地,实行退耕还林;对现有宜林荒山,采取飞机播种和人工造林的方式,营造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层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同时,在东西两洼,大力营造防护林带(网),使山区、库区、洼区形成一体化的防风阻沙、固沙和水土保持体系。

潘学东介绍,从目前看,工程区区域性的生态防护体系已具雏形,并与北京市的平谷、密云、顺义、延庆等地区形成一道京津近郊“绿色防线”,有效地阻挡了来自于西北主要沙尘源区的风沙威胁。本市的沙尘天气由2002年的15次也减少到2010年左右的3至5次。

二期工程包含7大任务

据介绍,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建设期为2013年至2022年,建设目标包括:到2022年,一期工程建设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工程区内可治理的沙化土地得到基本治理,总体上遏制沙化土地扩展趋势,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进一步增强,基本建成京津及华北北部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京津地区沙尘天气明显减少,风沙危害进一步减轻。

潘学东称,工程规划包含7大任务,涉及加强林草植被保护和建设,提高现有植被质量和覆盖率,加强重点区域沙化土地治理,遏制局部区域流沙侵蚀,降低区域生态压力等。其中,本市涉及的治理区域有蓟县、宝坻和武清。“这三个地方相对是本市沙化土地量比较大的区域,二期工程中将在蓟县重点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宝坻和武清实施人工造林,节水灌溉项目,工程目标是最终实现人工造林30.9万亩、封山育林30万亩。”

推荐阅读:

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总投资将达877.92亿

四大因素推动我国上马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

林业股早盘冲高 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启动

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工程启动在即 林业板块面临机遇

(来源:天津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