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11日消息:济南因泉闻名,做好做活水文章,对济南意义非比寻常。为彻底解决济南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面临的诸多问题,济南市初步规划,以创建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市为契机,投入近500亿元,以全市大水网为依托,统筹城乡水利,建立健全可持续利用的水资源体系、科学完整的水生态体系、优美宜人的水景观体系、布局合理的水工程体系、高效运行的水管理体系五大体系,实现“泉涌、河畅、水清、景美”的目标,把济南建设成为富有泉城特色的现代化城市。
创建国家级水生态文明市,济南在全国率先提出并作为首个试点实施。
泉城还需大量客水
虽曰泉城,但济南却是典型的资源型缺水城市,人均占有量不足全国的七分之一。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638毫米,自身水资源可利用量11亿多立方米,而2011年用水总量超过17亿立方米,不足部分靠引黄勉强解决。
近年来,济南市先后对小清河、腊山分洪等骨干河流实施了综合整治,部分支流河道实行了清淤疏浚、截污治污,建成多处集中式水质净化厂;大明湖经改造提升,护城河实现全线通航。济南水问题未得到根本解决,突出表现在: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保持泉水常年喷涌压力较大,防洪排涝能力较低,水生态体系不够完整,水生态环境建设任务繁重。
泉城保泉现在主要还是靠天吃饭,群泉长时间喷涌与多年相对丰水关系极大。保障泉水喷涌,还要解决客水的问题,比如济南南部大水缸卧虎山水库6000万方的兴利库容,但常年蓄水也就在4000万方左右。对于济南来讲,未来还需要大量客水资源。
按照济南市初步规划,将以全市水网为依托,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以现有泉水、河流、水库、湖泊、湿地为基础,修复、治理城市水生态系统,构筑泉城生态水系,保持泉水持续喷涌。初步估算总投资超过470亿元,其中,政府财政性投入约200亿元,不足部分将通过市场化运作和吸引社会投入等方式解决。
空间结构为“一核、三区、六廊、九点”。“一核”为以泉水风貌为中心的老城区;“三区”为南部生态保护区、城市泉水景观区、北部湿地风貌区;“六廊”为北大沙河、玉符河、兴济河、大辛河、韩仓河、西巨野河六条绿色景观廊道;“九点”为环绕中心城区的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杜张4座水库和大明湖、华山湖、玉清湖、鹊山、白云湖5个湖泊及毗邻的相关湿地等,形成九大水面。根据济南市水文地质特点,重点实施南部生态保护区、城市泉水景观区、北部湿地风貌区生态水系建设。
置换地下水用于保泉
建设南部生态保护区,将强化“补”的功能,提高生态承载能力和城市供水保证率。主要实施水源连通、水源涵养、地下水置换等工程。水源连通工程将实现黄河、济平干渠、兴济河、腊山河、南郊水厂、玉绣河、玉清湖、卧虎山水库、南郊水厂、长清湖、玉符河、锦绣川水库、兴隆水库、市区河道、杜张水库、狼猫山水库、韩仓河有效连通,实现黄河水、长江水、地表水多水源联合供水。
水源涵养工程将实施南部山区3200平方公里水土保持工程,在核心区域搞好水土保持,实施清洁小流域、生态河道治理等工程365项;对流域面积557平方公里的锦阳川、锦绣川、锦云川进行综合整治,形成“陡坡封育、缓坡治理、沟道拦蓄”的防护体系;实施玉符河综合整治工程,河道长40.8公里,进行扩挖筑堤、截污治污等建设,实现防洪排涝、回灌补源等功能;完善水文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各类监测站672处。
济南市目前居民用水多数为地表水,市政管网日用水70多万方,实际日用水在100万方左右,还有20多万方是企事业单位等自采地下水,其中仅济钢日用水14万方。为此济南市将进一步实施地下水置换工程。对泉域补给区60万亩井灌农田推广引黄、引库、引河灌溉,加快实施东联供水工程,将黄河水、地表水作为农业灌溉和工业用水的主要来源,置换地下水用于保泉和市民饮用。东联供水工程以黄河水、明水泉水、地表水作为水源,向东部地区济钢、炼油厂等企业供水,进而减少地下水开采,缓解东部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
打造泉水景观区
济南泉城风貌主要集中在趵突泉、泉城路一带,仅仅是泉涌景观,而缺少延伸出去泉水景观。济南为此将着力建设城市泉水景观区,彰显“景”的特色。
首先是实施120条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工程,重点实施兴济河、工商河等32条城区河道整治;实施凤凰山分洪工程。开展河道截污和雨污管线分流工程建设,完善污水收集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设施。在防洪除涝、截污治污的基础上,实施驳岸改造、节点蓄水、垂直绿化、营造亲水空间,建设新景点、打造景观带、提升景观区。实现腊山河、兴济河等城区主要河道四季不断流,两岸景色优美。在趵突泉、护城河、大明湖的基础上,两头延伸,向南治理玉绣河,向北开挖中泺河、北湖,与小清河、华山湖连通。
建设北部湿地风貌区。小清河沿线有济西、北湖、华山湖、小李家、白云湖5个湿地型蓄滞洪区,现有水面面积31.6平方公里,规划水面面积44.6平方公里,主要进行湖区开挖、筑堤修岛、种植水草等;沿黄河建设鹊山龙湖,对滩地实施生态治理。在湿地片区种植陆生植物、水生植物,营造生态防护林,形成湿地自然生态系统;沿黄河两岸加大植树造林力度,种植防浪林14公里,防风固沙,改善环境,保持生物多样性。实施黄河堤防标准化建设工程,整治天桥区左岸堤防4公里,并建设历城区堰头水源地,规划库容1580万立方米。
推荐阅读:
(来源:大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