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7日消息:万木竞秀,千山流翠,这是每个初来乍到的客人对田林县最深的印象。近年来,田林县围绕“山”字做文章,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着力抓好珠防林二期工程建设,广大群众已从“靠山吃山”转变为“养山吃山”,植树造林成为了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
田林县位于珠江水系源头的南盘江、驮娘江流域,自实施珠防林二期工程项目以来,共完成人工造林1646.7公顷、封山育林1666.7公顷。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74.2%,项目区每年可减少土壤流失5000多吨。
珠防林二期工程能够顺利完成,并取得优异的成绩,离不开田林县领导班子的科学决策和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珠防林建设工作,每年都把珠防林工程造林纳入年度造林绿化任务中。县、乡两级均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多次召开造林绿化工作专题会议进行研究和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一项项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了社会各界参与到珠防林工程建设当中来,为工程的顺利实施营造了良好氛围。
苗木培育是珠防林实施的基础,也是关键的第一步。田林县把做好造林苗木培育工作当头等大事来做,因地制宜,大量培育适宜本县造林的优质苗木,确保造林需要。特别是2008年以来,在县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每年都安排100多万元用于种苗培育。截至2010年5月底,累计免费向群众提供马尾松苗1280万株、杉木苗357.6万株、油茶苗26.2万株、桉树苗10.5万株、西南桦26.8万株,群众造林积极性空前高涨,对珠防林工程建设起到了巩固和推动作用。
田林县认真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尝试造林新机制,改变过去由林业部门无偿提供苗木,乡(镇)政府或林业站负责动员并组织发动农民上山造林的做法,由林业技术人员或经济能人进行承包造林和专业队造林实行“三包”,即包苗木、包种植、包成活率。通过组织造林专业队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由林业局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分期兑现造林补助,做到统一整地、统一苗木质量、统一栽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落实管护,有效提高了珠防林工程的造林质量。目前,工程营造的林木长势良好,已郁闭成林。
在珠防林工程建设中,田林县不忘把生态建设与农民脱贫致富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做到生态与经济效益兼顾。在造林布局上,优先将工程项目安排在江河源头和生态脆弱区域实施,突出生态建设的主体地位;在造林树种选择上,坚持长短结合和多树种造林,使营造的林分既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又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如今,田林县不仅绿化了山川,保护了生态环境,也达到了经济增长与生态建设的双赢。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