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六万林场:林产发展不能仅靠砍树

2011年07月07日 08:58中国经济时报李银雁

中国园林网7月7日消息:山上是一片片郁郁葱葱的速丰林和珍贵树种林;林下开满花卉;八角林下放养着肉质细腻的八角土鸡;风景秀丽的莲花山也将被开发成森林公园。广西六万林场的林业资源完全实现了“物尽其用”。

作为一个国有林场,六万林场“十一五”末实现了“超跨越”发展:2010年生产总值达2.49亿元,占年度指标任务11600万元的214.8%,同比增长136.6%,是“十五”期末生产总值0.15亿元的16.6倍。经营收入达到1.19亿元,是“十五”期末经营收入0.15亿元的8倍。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营六万林场场长樊吉尤告诉本报记者,六万林场的发展之道在于遵循绿色经济的原则,积极探索二、三产业的深度拓展,“在广西,发展林业很有优势,但不能只停留在依靠砍树的层面。”

林产化工将成林业二产“潜力股”

林场经营模式一般以一产作为出发点,通过造林取材及林下经济获益,进而在一产的基础上发展二产。在广西,林业二产被提出“林板一体化”及“林浆纸一体化”的发展思路,但樊吉尤则认为,无论是“林板一体化”还是“林浆纸一体化”,都还是以“砍树”为基础的二产,林产化工应该是比“林板一体化”和“林浆纸一体化”更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林业二产做到一定程度,必须思考十五年、二十年,甚至更长远的发展方式”,樊吉尤介绍,以松香为例,欧美国家的需求量一直很大,国内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加。国内虽然做松香的企业很多,但大部分都止步于简单的采集、蒸馏等工艺,真正能出深加工产品的不多。

林产化工除了市场广阔,其自然效益也更为突出。“香料作物的生长周期很长,短期内无需重新种植,而且采集的时候也不会破坏生长的植物,能够保证青山常在、绿水常流”,樊吉尤说,六万林场正建设的2500亩林产工业园区,将重点实施香料深加工等林化项目,“十二五”期末实现年产食品级松香甘油酯3200吨、食品级氢化松香甘油酯350吨、茴香脑150吨、茴香醛2800吨、八角油树脂800吨。

林产空间不止在“林”

2010年,六万林场完成造林指标任务4.7万亩,目前全场经营林地面积已达36.76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129.1万立方米。樊吉尤介绍,造林除了能提供最基础的板材,林下空间也成为了林农增收的最有效途径,六万林场的职工在八角林下种植的珍优花木和中草药、放养的土鸡,在2010年创造了1548万元经济产值。

造林形成的林场景观资源优势也被六万林场用来发展第三产业。根据六万林场的“十二五”规划,将引资建设面积为6619万亩的广西莲花山自治区级森林公园,公园将被打造成集度假、河谷漂流、生态观光、农家休闲娱乐为一体的著名风景区。此外,六万林场将借助国有林场的信誉优势,将莲花山纯净优质的矿泉水打出品牌,建设年产5万吨天然泉水项目。

樊吉尤认为,造林是国有林场基础的保证,符合林场的基础定位,除了林下经济与第三产业,林业资源利用还能拓展到金融领域。“林木能作为抵押物变为流动的钱,为二、三产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

相比农业,林业拥有更多能够抵押的资源,樊吉尤现在的想法已经不仅限于利用抵押物为六万林场争取更多的发展资金,而是为林农找钱。他说,“现在正在规划做一个林场自己的小额信贷公司,这样就能为林农提供担保服务,林农就可以向银行借到更多的钱,在林场与林农合作造林项目上有充足的资金,调动林农的积极性,也让六万林场发展得越来越大。”

据统计,2010年该场职工自营经济产值7479万元,职工人均年可支配收入也由2005年的1.2万元增长到3.7万元。“我们六万林场的一些职工,身上的衣服都比我的时尚,脚上的皮鞋也比我的高档。”樊吉尤自豪地告诉记者。

推荐阅读:

甘州区林业局加强国有林场森林资源管护工作

“中国金银花之乡”隆回县 国有林场华丽转型实现双赢

云南省省委巡视机构领导到昆明市海口林场义务植树

江西国有林场改革锁定“321”目标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