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暖室加温法给牡丹加温等技术,可使人们提前观赏到盛开的牡丹。
中国园林网7月28日消息:7月27日,记者从省科技厅获悉,由洛阳市农科院承担的“牡丹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制定牡丹产业化生产省级技术规程及标准4项,有力地促进了牡丹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该项目制定了牡丹快速繁殖技术规范,通过对姚黄、乌金耀辉等20个品种进行研究,使牡丹嫁接成活率由72%提高到85%。制定了牡丹容器栽培(促成)技术规范,针对不同的牡丹品种实现了四季移栽,彻底改写了“春种牡丹十年不开”的历史,且栽培质量大幅提升,花蕾由2.5cm增加到3.8cm,叶片由3.5片增加到5片,观赏效果显著提高,如“奥运牡丹”、“世博牡丹”就是成功范例。建立了牡丹切花技术体系,使牡丹切花贮藏突破150天,并在2009年9月举办的第七届花卉博览会上大放异彩,洛阳红和红金蕊荣获牡丹插花类2项金奖。通过实施专项带动了产业化发展,建成国内品种资源最全的牡丹资源圃,拥有品种1060个;建立牡丹嫁接苗基地3个,嫁接牡丹品种85个共35万株,辐射带动洛阳牡丹产区发展牡丹嫁接苗150万株;洛阳市新发展环市区花卉苗木8300亩,新增经济效益2450万元。
推荐阅读: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