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马”产业在滇爬坡前行 至今初见成效

2011年07月13日 09:38中国绿色时报陆继亮

中国园林网7月13日消息:2007年,云南开始加快彩色马蹄莲种球的国产化成产,至今已初见成效。

在广大科技人员和一批企业的共同努力下,云南解决了种苗繁育、商品种球规模化种植、种球储藏、切花反季生产等环节中的关键问题,基本实现了种球国产化生产。目前,云南“彩马”切花种植渐成规模,品种明显增多,品质大幅提升,价格逐年上涨。笔者认为,云南的“彩马”产业正处于爬坡前行阶段,处于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确定新的发展战略时,应该特别慎重。

昆明丹辉马蹄莲花卉有限公司是云南“彩马”生产的知名企业,杨光辉总经理说:“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从2010年开始,云南‘彩马’生产企业理性压缩种球产量,生产商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品种研发和关键技术研发上,蓄势待发。”

据初步调查,目前的“黑魔术”、“凤眼”、“柠檬”、“金色之盆”、“砖红”等20多个品种,分布在嵩明、寻甸、宣威等地。在昆明丹辉彩色马蹄莲花卉公司、元江县臧健花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等主要花卉企业,现存的商品化“彩马”种球仅200万粒,与高峰期的2009年相比,数量已大幅下降。目前,云南拥有“彩马”切花种植面积近1000亩,产量1800万枝,占世界总产量的15%。云南的“彩马”切花种植超过了新西兰全国的种植面积,成为世界“彩马”种球和切花最重要的生产基地之一。

通常每年的4-9月,“彩马”切花集中上市。从历年均价走势来看,产业发展之初的2007年,每支在0.8-4.45元之间,价格极差特别大。2008年之后,行情出现两个明显变化:一是切花实现周年供应,4-9月之外的反季切花,均价保持在每枝5元以上,最高曾达到每枝7.11元;二是均价逐年上升,并趋于稳定,在6月、7月以外的均价密集区,每枝切花在3-5元。据杨光辉介绍,“彩马”切花属于高档花卉,在国际市场很受欢迎,但世界很多地区因受气候、种球储藏时间等因素限制,目前还很难实现周年批量供给。云南率先攻克种球冷藏关键技术,将种球储藏期延长了半年,从而保证种球全年供应。加之生产者利用气候优势和符合当地实际的技术手段,云南实现了切花全年生产,每亩纯收入达3万元以上。

马蹄莲原产南非,彩色马蹄莲品种以黄花和红花居多,花期一般在春夏。19世纪末,分布于南非的马蹄莲属种子被大量引入欧美,用作花园绿化,之后流入新西兰,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彩马”切花具有花型独特、色彩丰富、耐贮运、重量轻等优点,深受消费者喜爱,成为国际市场最流行的花卉品种之一。如今,虽有多个国家在种植“彩马”,由于种植难度较大,价格依然较高。尽管如此,北美、欧洲、日本、韩国等地区对“彩马”的需求量有增无减。

目前,云南“彩马”产业化基本实现了种球国产化生产,部分还出口至荷兰、越南等国。短短5年时间,云南已成为我国“彩马”生产中心,生产规模、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等方面都走到了全国前列,种球冷藏等部分技术还达到甚至超过国外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彩马”的产业化发展不能走10多年前云南引进非洲菊的老路。近两年的行情走势表明,目前国内“彩马”切花市场依旧狭窄,实际的消费需求依然较小。如果盲目扩大面积,不利于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国内的消费环境不容乐观,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培育、消费习惯培养等。但是,“彩马”的市场潜力巨大,如果以生产技术的提升为支撑,加强产品营销力度,“彩马”的产业化发展将前途无量。 

推荐阅读:

最古名花如何延续往日神采—芍药鲜切花产业化发展艰难路

我国花卉业:投资者眼中的高成长性产业

我国花卉产业仍处于世界产业链低端

我国花卉业:三大障碍制约花卉产业发展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