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13日消息:不久前,由云南锦苑花卉产业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园艺师曹荣根、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淑斌、李绅崇等人完成的“云南主栽鲜切花高效环保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通过了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公室主持并组织的成果鉴定。
云南主栽鲜切花高效环保生产技术项目自2006年1月立项研究以来,目前取得丰硕成果。由云南农业大学教授陈海如和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胡虹分别担任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的成果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目成果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推广应用前景广阔,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总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先进水平,其中花卉无缝全程冷链运输系统居国内领先水平。
据项目成员、锦苑公司副总裁李飞鹏介绍,该项目共引进373个鲜切花品种资源,其中从荷兰和法国分别引进198个和66个月季切花品质,从荷兰和意大利分别引进58个非洲菊品种和51个康乃馨品种,筛选出‘红伊人’、‘情谊’等8个月季、3个非洲菊和3个康乃馨优良品种,自主选育的5个月季新品种和7个非洲菊新品种已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其中月季新品种‘华贵人’和‘黄莺’已获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授权。
锦苑公司生产技术总监倪功是该项目技术研发负责人,他告诉记者,项目研发了“一种温室高效农业栽培及肥水循环利用方法”,通过建立肥水回收系统,不仅实现了肥水有效回收利用,肥料利用率从传统方法的30%提高到80%,且降低了60%的无机肥料使用量,有效解决设施农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问题,从而逐步实现环保、生态农业的目标。“这项发明不仅操作简单、建设成本低、实用性强,且宜大面积推广应用,目前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并受理。”倪功说。
目前,滇池沿岸康乃馨生产氮磷肥使用量高达每亩567.32千克,即使是使用量最低的月季生产每亩也已达到301.2千克,化肥有效利用率仅为20%至30%,切花采后损失率高达30%以上,而花卉发达国家仅为2%。项目研发的系统集成温室栽培床、肥水循环利用、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环保种植技术,不仅减少了40%以上的农药使用量,且节约了50%的化肥农药成本,有效降低了化肥对栽培介质及环境的污染与破坏。目前,该综合技术已通过了荷兰MPS-ECAS认证。
鲜切花因采后携带大量的热量,产生呼吸和蒸腾代谢,导致切花品质下降。通过对采后处理技术的研发,项目形成了真空预冷及预处液相结合的切花快速保质预冷技术,由预冷始温20℃至26℃降低到4℃,月季、康乃馨、非洲菊所需时间分别为20分钟、35分钟和28分钟,而普通冷库预冷时间分别需11小时、10小时和11小时。项目研发出具有自主产权的花卉保鲜专用桶和花卉冷链专用桶,目前已分别获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和外观设计专利证书两项专利,并获得了授权,不仅填补了我国花卉保鲜专用桶和花卉冷链专用桶的空白,且通过采后预处理技术、实用保鲜技术、立式容器带水贮藏和无缝运输技术的实施实现了鲜切花产品的陆路全程无缝冷链运输,将冷链环节和保鲜技术从田间地头一直延伸到销售终端,使鲜切花采后优质率比项目实施前提高20%,损耗率降低到10%以内,运输成本降低30%。截至目前,该项目成果推广面积达3038亩,新增产量4.27亿支,累计新增产值3.02亿元,出口创汇4100万美元,节支总额3737万元。项目在研究过程中培训熟练生产技术工人280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6844名,带动1.5万农户从事花卉种植。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花卉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