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23日消息:推动除蝴蝶兰外的其他兰属品种市场化是扩大兰花产业的另一种方式,如开发盆栽文心兰、春石斛、拖鞋兰等。中国传统的国兰也有机会成为市场主流花卉品种。
花卉在年宵以外的季节销售是赏花用花文化的扩充,这需要与其他文化领域相互配合。
从2010年开始,中国兰花产业出现了一个新的特色,那就是小农户兴起。这些小农户带动了大公司种苗销售,但无秩序的生产也给市场带来隐忧。目前,兰花在中国市场的出售价格已趋于稳定,如果某地区生产过量,当地市场就会受到影响。小农户为了降低成本,势必向上游组培环节推进,一个家庭用两三个无菌操作台,每年可以生产6万至10万株组培苗,除了自用,也可销售给其他小农户。这种小规模、分散式的组培苗生产量一旦扩大,便会与原来大公司争抢种苗市场。种苗品质并不是第一要素,生产者一般只求降低成本,而低质量的种苗会影响未来开花株的品质。因此,一些原本具有栽培技术的农户,凭借自有技术可小规模生产高品质开花株,进而获得较大利润。但是组培苗与开花株无秩序的市场扩散,使多数大公司与小农户都遭受损失。
推动兰花产业发展最困难的一环是建立市场新秩序。品种使用涉及品种权归属问题,以保障育种人员的权益。生产过程分工即为大公司与小农户如何接轨,大公司与大公司之间如何协调安排市场供应量。以荷兰为例,目前其花卉市场已分成三大块:种苗公司、花卉生产公司与拍卖市场。三大市场各有分工,而且生产流程与销售都已标准化,因此整体的兰花生产与销售过程在每一阶段都能够做到无缝接轨。
依据中国兰花产业的现状,兰花产业合理化必须从大型公司开始,这是因为大型公司的人力、物力与财力等都有一定基础。那么,大公司能做哪些事?
在生产层面,从选种与引种开始,在公司建立研发站,测试这些品种特性,进而规划种苗生产数量与未来销售点。
在技术层面,指导下游农户生产开花株,提供水肥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在市场层面,为下游农户规划与分配市场。公司的末端产品与下游农户产品一定要有市场区分。
因此大公司需要人才。除了生产组培苗、种苗与开花株的技术人才外,还要有育种、选种人才,更要有销售人才和市场规划人才。此外,公司一定要有研发机构和教育培训机构。
并不是每家大公司都要如此完整,拥有如此庞大的组织规模,公司与公司之间可以合作,如串联育种与选种公司、组培苗生产公司、种苗生产公司,使其成为一个高效率的生产团队。
目前,中国兰花产业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以往的暴利、盲目投入、生产过剩都已经或即将走入历史,中国兰花产业未来如何前行?是取决于大公司经营者的理念与智慧,还是寄托于小农户的自发竞争下的秩序?(作者系台湾中兴大学生物系统工程研究室教授)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花卉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