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万亩中山杉实现滇池湿地可持续发展(组图)

2011年05月23日 09:11

查看中山杉成活情况

查看中山杉成活情况

中山杉

中山杉

滇池边刚刚种下的中山杉

滇池边刚刚种下的中山杉

管养中山杉

管养中山杉

种植在沿湖水中的中山杉已初具规模

种植在沿湖水中的中山杉已初具规模

中国园林网5月23日消息:通过两年多的全力推进,截至目前,我市遵循“自然恢复为主,工程最小化、生态最大化”的原则,已构建总面积5万亩的滇池环湖生态体系。与此同时,为改善滇池湖滨湿地结构单一局面,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的立体结构,加快滇池湖滨带物种多样性和景观的恢复,提升湿地的抗逆性和经济价值,在滇池湖滨及入湖河口种植耐水湿生乔木很快又列入了昆明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

今年2月初,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提出要在滇池湖滨“四退三还”范围内种植1万亩耐水湿生乔木中山杉。凭借中山杉吸附水体营养物质能力强、管护成本低的优势,促进湖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逐步推进滇池“草本湿地”向“木本湿地”的转变,以达到滇池水质保护及湖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滇池湿地可持续发展目标。

按照部署,昆明市滇池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滇池湖滨及入湖河口的耐水湿生乔木种植工作。在众多参与投标的施工单位中,1989年就已成立并于去年获得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布的城市园林绿化企业一级施工资质的靖江市绿化工程有限公司脱颖而出,成为万亩中山杉种植施工中标单位。通过施工单位的努力和沿湖各县区的大力配合,2011年度中山杉种植一期工程已完成并通过验收,3600亩242221株中山杉已在滇池湖滨安家。

9年前中山杉就引入昆明

“在湿地中种植喜水乔木中山杉既能有效吸收水体中的氮、磷,又能改变目前湿地以单一草本植物为主的局面,构建湖滨生态湿地乔、灌、草植物立体结构。除了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湖滨生态的良性循环,吸收水体中的大量富营养化物质外,中山杉还能以其优美、挺直的树形,在湿地中打造出一片水上森林,构建出人在水上、林在水中的宜人景象。”这是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局长柳伟,针对市政府决定今年内在滇池水体与陆地过渡到湿地中种植1万亩中山杉的计划,为记者描绘的一幅秀美画面。

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所长杜劲松介绍,中山杉是墨西哥落羽杉和中国水杉的杂交品种,早在2003年就被作为具有耐水性、能吸附水体中富营养化物质的树种引进昆明,并首次在福保湿地进行实验性种植。“当时一同进行实验性种植的还有柳树、水杉等树种,最终我们发现中山杉的适应性最强。”杜劲松说,通过对比发现中山杉具有耐水湿、成活率高、生长速度快、树形美、色彩丰富、经济价值高等特点,其生长速度和材积率是水杉的3倍,成材后具有较高经济价值。中山杉对水体、底泥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吸附能力较强,适宜在滇池湖滨推广种植。

目前滇池湖滨生态湿地内的植物以芦苇等草本植物为主,存在植物种类单一、抵御病虫害能力弱且每年均需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收割等不利因素。湿地内种植中山杉等喜水乔木和湿生灌木,湿地的乔、灌、草本植物立体结构便能得以构建,从而丰富湿地内的生物多样性,使湿地系统更为稳定,并提升湿地的经济价值。同时能使湿地对污染物的同化能力以及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得以提高,提升湿地的抗逆性。因此,2003年至2008年,昆明开始小范围对中山杉进行推广种植,主要种植在入湖河口和湖滨湿地。

不会破坏生物多样性

“在滇池边如此大规模地种植中山杉,是否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加速湿地陆地化进程呢?是否会泛滥成灾?是否会大量耗水,缩减滇池水面面积?”在中山杉种植工作全力推进的过程中,市民有不少疑问。为此,记者采访了昆明市滇池生态研究所所长杜劲松及多位专家。得到的答案是:中山杉自身无有性繁殖能力,耗水率不及杨树的60%,也低于本土树种柳树。因此,不用担心大面积种植中山杉会引发泛滥。

中山杉是中科院江苏植物研究所历经多年研究选育出的优良树种,其虽为滇池流域以外引进的树种,但不具备有性繁殖能力,培育方法至今仍是高度保密的国家级专利技术,一般企业和科研机构很难自行培育,更别说会像紫茎泽兰等“外来物种”一样泛滥成灾。中山杉于1997年被选定为全国100项推广的科技成果之一,2003年审定的全国首批16个林木良种之一。

对于有人担心“在滇池边种植中山杉会缩减滇池水面面积”的疑虑,专家认为纯属多虑。因为中山杉并不是直接种植于滇池水体之中,而是在滇池生态带及生态湿地内有选择性地种植。由于中山杉的叶片面积较小、冠幅不大,属于针叶林,所以其蒸腾量远小于阔叶林。

大面积种植中山杉,是否会加速湿地陆地化进程?杜劲松表示,目前在滇池湖滨和入湖河口种植中山杉主要采取在湖滨生态带内补种的方式,同时对湿地内原有的草本植物、灌木及柳树等本土植物予以保留。补种中山杉,只是对已建成湿地的完善及补充,从而构建乔、灌、草相结合的复合生态系统,修复完整演替序列的湖滨湿地,使湿地系统更为稳定,能提高污染物的同化能力和抵御病虫害能力,提升湿地的抗逆性。本次全市规划的中山杉种植并没有在滇池水体范围内栽种,均为滇池防浪堤外侧“四退三还”退耕的农田,可以在湿地外边界形成天然保护屏障,减少人为对湿地的干扰。加之规划考虑采用斑块状种植,因此不会造成湿地陆地化,缩减滇池水面面积。

滇池湖滨范围种植万亩中山杉

按照市政府要求,2010年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已组织实施了滇池湖滨及入湖河口的中山杉实验性种植,当年共种植中山杉2050亩,15.7万株。经过一年的养护,中山杉以长势良好、成活率高、抗病虫害优势明显等特征,表明了其在滇池流域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今年2月初,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提出继续在滇池湖滨“四退三还”范围内种植1万亩中山杉。通过在滇池水体与陆地过渡的湿地中、入湖河口、河道沿线,以及水库、水源地周边和建成区适合的地方种植1万亩中山杉,从而逐步推进滇池“草本湿地”向“木本湿地”的转变。

杜劲松介绍,种植中山杉的最佳时期是上年12月至次年1月,最迟不能超过次年4月。因此,一期3600亩种植任务于今年2月初开始实施,并在4月底如期完成。剩余的6400亩37万株中山杉种植任务将于今年10月开始实施,力争在12月底完成。

科学种植 确保成活率

根据要求部署,昆明市滇池管理局迅速会同沿湖的西山、官渡、呈贡、晋宁、度假区等五地开展详细调查,很快选定适宜种植的地块,制订了实施方案,全力推进中山杉种植各项工作。

为在中山杉种植中体现“生态最大化、人工最小化”,实现片状、带状种植且疏密有致,最大限度地实现水、树、湿地走廊间的完美结合,确保较高的成活率,市滇池管理局等相关部门想方设法煞费苦心。

通过认真踏勘,市滇池管理局和设计单位国家林业局昆明勘察设计院以及施工单位靖江市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及专家一致认为:要实施好万亩中山杉种植工程,必须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要在现状调查基础上,开展相关工作,充分利用“四退三还”范围内的低洼地和水淹地种植中山杉。不破坏已恢复的湿地,统筹考虑湖滨生态带的完整性,在已建草本湿地内补种中山杉;要注重环湖林带的整体绿化、美化效果、生态效益,结合景观功能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苗木特性,且要充分考虑到环湖公路的景观要求,中山杉的种植应不影响从环湖公路看滇池的视觉效果。在环湖林带范围内选择距滇池较远、不影响滇池视线的地块种植中山杉。

为保证苗木成活率以及环湖林带整体绿化、美化效果,市滇池管理局牵头经过多方论证后,确定在道路旁、河道边以及地势较高保水性较差或地势低洼常年积水的地方,种植胸径3-9厘米的中山杉苗木,在湿润肥沃的地方种植10-12厘米的苗木。同时要求施工方在实际操作中,注意中山杉虽为喜水乔木但也不能一开始就都泡在水中。要留出一定空间让刚种下去的中山杉能够呼吸,一些积水较深的地方要先进行抽水作业,然后才能种植。

对于万亩中山杉的种植,副市长王道兴提出在滇池西山面山这一面,从省委党校至西华湿地一带,要形成带状湿地森林,遮蔽住高海公路。市民从草海大堤往西山看,就能看到成带状的森林绿带。同时要求在种植过程中要本着“生态最大化、人工最小化”的原则进行片状、带状种植,做到疏密有致。要对景观效果进行充分考虑,最大限度地实现水、树、湿地走廊间的完美结合。要实施科学种植,注重中山杉的成活率。

精心种植 细心呵护

万亩中山杉一期工程于今年3月10日开工。为确保中山杉一期工程按时、按质完工,市滇池管理局及设计、施工等单位密切配合。针对整个施工期间中山杉苗木供应紧张的实际情况,参建各方进场后立即对设计要求的苗木规格、数量、每个地块苗木需用量进行了统计、清理。同时配合施工单位,组织人员落实苗源及苗木运输,合力安排了苗木起苗、装车、运输,为施工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从源头上保证了工程质量,为工程按时完工奠定基础。

在施工过程中,参建方及施工方坚持按标准规范的施工顺序进行操作,严格控制各个工序环节。对进场的中山杉苗木进行筛选,尽可能采用长势良好、健康无病虫害且符合设计要求的优质苗木。对于规格不符合要求、有病虫害的苗木及时清运出场。同时严格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挖树穴,在苗木种植时,遵循“随挖、随运、随种”原则严格按图施工。对种植后的苗木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进行适时、适量灌溉,以保持土壤中有适量的有效水分。

为保证中山杉苗木的成活率,施工方靖江市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组织了专业的养护人员开展绿化养护工作。为避免刚种植的苗木被风吹倒,施工方专门对每一棵苗木都进行了支撑防护,确保树干正直,并且在树木绑扎处垫上了不会损伤树干的软质布。按照中山杉苗木的生长习性进行科学养护,及时进行修剪、浇灌、病虫害防治等工作。在修剪过程中遵循“先上后下,先内后外,去弱留强,去老留新”原则,主要修剪徒长枝、病虫枝、交叉枝、下垂枝、扭伤枝和烂头。一旦发现苗木遭受病虫害,在及时治理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不使用剧毒化学药剂和有机氯、有机汞等化学农药。

考虑到地区差异因素,不同区域的养护管理措施会产生不同的养护效果,施工方除加强对苗木的守护力度外,还不断摸索管护经验,以确保苗木的成活率及长势良好。按照合同要求,施工方将负责管护四年,并确保第四年的成活率达100%,才能移交给接管单位。

24万株中山杉喜长滇池湖滨

今年5月20日,市滇管局副局长王延春宣布:截至目前,万亩中山杉种植一期工程共种植242221株,经实地查验后确认达到初步验收条件,准予通过初验。这标志着我市万亩中山杉种植第一阶段任务已按质、按量全面完成,3600亩24万余株中山杉安家滇池湖滨带。

在市滇池管理局的牵头组织下,滇池水利管理处等具体实施部门选择在“四退三还”范围内适宜种植中山杉的低洼地和水淹地,以及在已建草本湿地内种植或补种中山杉,种植区域分布于西山区、官渡区、呈贡县、晋宁县和度假区。

全市万亩中山杉种植计划分一、二期开展,截至目前,一期工程已按既定目标全面完工,共种植中山杉3600亩242221株。二期工程将于今年10月份全面展开,剩余的6400亩37万株中山杉种植任务力争在年内完成。在刚刚结束的中山杉一期种植初步验收会上,十四纪工委、市滇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兵分3路对5个县区中山杉一期种植情况进行实地查验后,均表示所查验区域中山杉长势良好符合要求。

中山杉苗木基地落户晋宁

由于中山杉苗木需求量急剧增加,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为从根本上解决中山杉苗木供应紧张及运输成本高的问题,省委常委、市委书记仇和要求尽快在滇池湖滨建设中山杉苗木基地。为此,市滇池管理局积极与靖江市绿化工程有限公司接洽、商谈,并多次深入实地进行考察,迅速形成了“昆明市滇池中山杉苗木基地建设方案”。将面积为300亩的中山杉苗木基地,选址于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灌溉水源稳定的晋宁县(云南省第一女子监狱)的滇池湖滨。

在中山杉苗木基地规划中,市滇池管理局充分考虑到基地邻近滇池湖滨等特点,注重基地与湖滨湿地带的协调和与环湖南路公路的衔接。将基地邻湖一侧的水塘和低洼地恢复为湿地,其余一面设置为以中山杉为主的永久性防护林带,主要干道和支、次道路两侧种植永久性中山杉分隔林;苗木种植区隐藏在树林间。从安晋高速公路、环湖南路和滇池远眺,整个苗木基地宛如一片森林。整个苗木基地分为种苗繁殖区、移植培育区、大苗栽培区、引种驯化区和温室培养区等,分别满足不同阶段苗木的培育、生长需要。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明确苗木基地建设由市滇池管理局总牵头,并委托市滇池水利管理处具体负责基地的建设,市滇池生态研究所协助开展相关工作,晋宁县政府做好配合工作。目前,各相关部门正积极开展基地建设相关准备工作,今年6月开始进行基地土建施工并于当月完成土建工程。从7月份开始进行袋苗移栽和部分隔离林带施工,实现第一批苗木下地培育。10月份进行大苗移栽,11月份全面完成苗木移栽等基地建设工作。

一如既往提速治理滇池

“十二五”期间,昆明市委、市政府将在继续抓好“一湖两江”流域“四全”工作,出入滇池河道综合整治“158工程”和滇池治理“六大工程”基础上,加快实现水环境治理由水资源开发、排放单项利用向综合利用、循环利用转变;由水污染单纯治理向水生态整体优化转变;由依靠远距离调水向水资源就地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转变。同时加大控源截污力度,实现滇池流域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水全收集处理、全达标排放。完成主要入湖河道及支流、沟渠整治工程,确保到2015年主要入湖河道水质稳定达到Ⅲ至Ⅳ类水标准。

今年,昆明市滇池管理局将重点完成1万亩中山杉种植,滇池内外海水葫芦治污资源化利用放养面积达到26平方公里以上,以及蓝藻吸污水藻分离资源化利用装置达到5台套以上等工作。

推荐阅读:

云南大观河的“净化器” 五家堆湿地公园可净化一半河水

云南:滇池边湿地万亩中山杉引发学者生态环境担忧

山西今年又添5处省级的湿地公园

山东:淄博第一个森林湿地公园如月湖湿地公园五一迎客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