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17日消息:青岛大酒店20岁、沈阳五里河体育场18岁、南昌五湖大酒店13岁、湖北首义体育培训中心综合训练馆10岁……国内建筑短命现象一直为社会所广泛关注,并引发对城镇化质量的思考。
其实,因为同质化严重、土地而非人口城镇化、一味追求规模与速度等原因,城镇化质量不高几成社会共识。除了普遍存在的建筑短命,城镇化质量不高也同样体现在绿化短命上——都与大拆大建的城镇化模式不无关系。
绿化改造此起彼伏
几年前栽的灌木绿篱落伍了,得换成高大乔木;去年栽的紫薇水土不服长势不旺,得换成乡土品种;前些年做的精品街头绿地规划变更要建大马路,今年得撤掉……现在,这些现象在城市绿化建设中都程度不一地存在。
城市规模的扩大、环境质量的下降、热岛效应的加强等因素,无不使城市绿化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日渐凸显。2001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城市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
由于绿化面积总量不足、发展不平衡、绿化水平比较低、城市内树木特别是大树少、城市中心地区绿地更少、周边地区没有形成以树木为主体的绿化隔离林带等等,越来越多的城市认识到,加强绿化建设、提高绿化整体水平迫在眉睫。
不过,近年来,在加大绿化投资、建设力度并不断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的同时,也有相当大的一部分资金、力量都花在了反复进行绿化改造上。在当下火热的城市建设中,绿化改造无时不在同样火热地进行之中。类似的新闻,几乎俯拾即是。
天津市今年要通过堤岸大面积绿化和组团式绿化,对海河沿线进行提升改造,提升河流沿线的整体形象与生态环境;吉林省长春市今年对全市人民大街、新民大街、亚泰大街等100条街路进行全面绿化改造;去年10月,安徽省合肥市主城区也开始进行大规模绿化改造……
一边大力建,一边大力改,这就是城市绿化建设的基本现状和格局。
短命原因不一而足
看得出,基本上,城市大规模绿化改造的目的,不是为了景观效果,就是为了生态效益。
改造本身当然无可厚非,毕竟,以前绿化有不尽完善的地方。今年3月以来,广东省中山市借首个植树月掀起了新一轮植树绿化高潮。“城区部分道路现在需要绿化升级,主要原因是一些路段绿化存在空白、部分路段需要更换树种、一些路段行道树生长态势不好。”
不过,越来越多的城市将绿化改造作为工作中心或重点,常态化地一改再改,而且大面积、成规模的改造也成为普遍现象,就难脱重复建设、大拆大建之嫌。
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少城市主政者往往感觉,城市绿化面貌总是跟不上时代要求。灌木多了,嫌乔木少;绿树多了,嫌花草少;落叶树多了,嫌常绿树少;本地乡土品种多了,嫌外来、洋气的新异品种少……
城市绿化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于是只好赶潮流。
草坪风、几何模纹风、疏林草坪风、灌木绿篱风、大树进城风……一直以来,城市绿化建设刮“风”不断。受“社会风气”影响,一条街道、一块绿地、一条绿化带往往隔几年就要变个模样。无形之中,当初追求的所谓景观效果或生态效益,也几乎沦为空谈。
继北京举办奥运会之后,为了迎接亚运会,广州市也对全市进行了一番“梳妆打扮”。其中,广州大道是所有迎亚运道路中景观改造力度最大的一条路,总绿化面积约23万平方米,按照每平方米270元改造成本计算,广州大道绿化改造投资达到6000万元以上。
当然,花如此巨大力量进行绿化改造的原因还有很多,比如创森林城市、创园林城市、创卫生城市、创文明城市、变更市政规划甚至相互攀比、创造政绩等等。
由此不难看出,在当前的城镇化进程中,一片花草树木想要在城市完全扎根下来乃至长命百岁,太不容易了,甚至几乎就不可能。需要花草树木挪地儿的因素太多太多了。建地铁,要挪;盖大楼,要砍;拓宽马路,要移;甚至换领导,也要换……
这些都会无一例外地造成绿化短命,就算那些长命的大树、古树也在一改再改中难逃厄运。
大拆大建毁灭价值
面对动辄换树,一般人都会产生“绿化改造更换部分低档树木是否有浪费之嫌”的疑虑。对此,相关部门一般都会宣称,许多从城市道路上迁出的树木并没有被废弃,而是移植到适合其生长的地方,不会对原有树木造成浪费。
这固然令人欣喜,但不可否认,在当前层出不穷的绿化大拆大建中,原有树木大量废弃、死亡不可避免。更有甚者,直接一砍了之亦在所不惜。前些日子,南京砍伐数十年的法桐建地铁事件就引发公众对此问题的讨论。
“老实说,我觉得没有太大必要进行绿化改造。尤其是那些刚建好没两年的绿化,反复改来改去,没见得有多大提升。再说,当初为什么不设计好了再栽?绿化改造劳民伤财,不值得提倡。”对于蔚然成风的绿化改造,有人坦言。
其实,在大拆大建模式主导城镇化的社会背景下,城市绿化大规模改造实属必然。一座斥资上亿元、寿命不过20年的建筑,即使“坚固得像碉堡一样”,说毁就毁,遑论一棵树?
改来改去的结果就是极大的浪费。相关部门只算经济账,不算文化账、历史账,由此古树被“改”走、小树改成大树、常绿改成开花乔木、落叶改常绿……表面繁荣的背后,其实是巨大的浪费。真有必要吗?
以灾难实现复苏,靠浪费消化过剩。在某种程度上,这就是我们当前的城镇化经济学。所以,“十二五”城镇化量化目标出台以后,一直就有人呼吁城镇化必须提升质量。
大拆大建的城镇化模式背后最深层的根本原因,就是一直以来为人所诟病的GDP至上思想。拆一次,总产值增加一次;再重建一次,同样增加一次……反反复复产值总规模上去了。不过,这对实际财富不产生丝毫影响。
其实,有些绿化是不必改造的,正如有些建筑也是不必完全推倒重来的一样。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