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31日消息:近日,环保生态肥料认证制度正式启动,衡量肥料产品合格又多了一个环保生态指标——有害物质重金属的含量也要达标,这不仅在农化行业是第一回,即使在整个石油和化工行业也乏有先例。从一定意义来说,这契合了社会进步的足迹,更为农化乃至整个石化行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正如启动仪式上农业部官员所说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中国人从吃不饱,到基本解决温饱,再到追求膳食营养健康的巨大进步,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无人关注到全民重视的变迁。近年来,“毒奶粉”、“毒蔬菜”、瘦肉精等事件在社会上不断引起轩然大波,正是直接反映出民众意识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表现是,老百姓的生活过得越来越“精致”、越来越“较真”。各行各业、每个企业只有顺应这一趋势变化,才能成为社会进步力量的一员。
肥料的基本功能是为作物提供养分,似乎只要养分含量等指标合格就万事大吉了。但事实上,因为化学肥料从原料到生产过程中都有可能混入铅、镉、铬、砷、汞等重金属物质,这样的肥料不仅污染土壤、毒害作物,还会危害人身健康,对生态链的破坏是广泛与长久的。近年来频繁暴发的铅、镉中毒等污染事件,就说明了这一点。因为认识层面的原因,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这个问题。时至今日,社会进步了,人们的科学素养和认识水平提高,重视、关注这个问题也就很自然了,对此广大的化肥企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这一点不仅在中国是如此,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亦然。经济发展层次越高,各行各业需要遵循的法规标准也就越多。比如欧盟的REACH法规,对化学品的生产、使用设置了诸多的限制,其中许多还是目前国内不曾关注的;美国对危险化学品设置了严密的监管体系;日本对农产品的农药残留有苛刻的标准,值得学习借鉴。
我国“十二五”时期农业发展的方针已经明确,那就是“高产、优质、生态、环保、安全”。相比以前,对量的要求弱化了,而对质的要求则显著提高了。为从源头上确保发展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监管部门必将从化肥、农药、农膜等农资产品入手,全力推广使用环保生态农化产品。
从环保生态肥料开始,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化工产品加入到争取“绿色身份”的行列里来,这不取决于我们的主观意志,而是社会进步的潮流迫使我们必须沿着这个方向策马扬鞭。
推荐阅读:
(来源:中国化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