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校间没有围墙只有绿化带

2011年03月15日 09:47扬子晚报 刘维光 罗晓娜

松江新城的绿化清新宜人

松江新城的绿化清新宜人

中国园林网3月15日消息:如今走进上海松江新城,就像走进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卷中,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一振。最新数据表明,截至去年底,松江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4.06%,绿地率为43.79%,人均公共绿地24平方米,均位居上海前列,松江新城“绿肺”已初见成效。

人均绿地“一间房”大

记者从上海市松江区绿化市容局获悉,至2010年底,松江区绿地管辖面积1419.5公顷,城区绿化覆盖率为44.06%,绿地率为43.79%,人均公共绿地24平方米,行道树4.35万株,实现了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一张报那么大”到“一张床那么大”再到现在的“一间房那么大”的跨越式发展。

“十一五”期间,松江新增公共绿地22块,新增居住区绿地30块,新增单位附属绿地15块,完成特色绿化种植663组,分布于中山二路、华亭老街等景观要道,完成立体绿化2.755公顷,基本形成了“点上绿化成景、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环上绿化成带”的良好格局。区绿化市容管理局副局长火光表示,“通俗地说,就是让居民出门500米内就可以到一块占地3000平方米以上的绿地中晨练、游乐,人与自然可以和谐互动,逐步实现‘点上成景、线上成荫、面上成林、环上成带’。”

高校之间用绿化带分隔

记者发现,在松江大学城的几所高校中,绿地面积占校园面积的比例都超过了50%以上。区绿化园林署署长张光明提醒记者:“你留心会发现,这些高校之间不是用围墙分隔开来的,靠的是绿化带。”

火光说,“十二五”期间,松江还将高起点、高标准、因地制宜地构筑布局合理、层次丰富、生物多样的城区绿地系统,形成“蓝天碧水、绿地青山、古韵新意、绿廊穿插、林园交织、城乡一体”的显著特色,形成“一核、两翼、三环、多楔、多廊”的结构布局体系。

古树名木数量占上海首位

作为上海拥有古树名木资源最多的区,松江现有古树名木220株,后续资源210株,两个数字均在全市排名第一。松江将这些古树视为重点保护对象,并对其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延长其寿命,实行定点、定人、定株的养管,对古树名木建档立卡,随时了解古树的生长情况,及时得到古树名木周边环境变化的反馈信息。

松江绿化部门还注重科技创新,将思贤公园原有的普通路灯全部更换成节约型太阳能路灯100套,总投资45万元。同时利用河水进行综合经营灌溉,总面积达90万平方米,比以往人工浇水节约成本约30%。此外还利用地形营建雨水收集系统,将雨天地表水通过管道引入水池内,起到蓄水作业,节约用水量20%左右。

推荐阅读:

济南历下区引入专业公司维护开放式小区绿化

山东乳山计划投资1亿多元造林绿化

杭富沿江公路力争6月底前基本完成景观绿化

济南历下开放式小区绿化试水社会化管理

(来源:扬子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