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园
“小花园”摆在了路中央
“空中花篮”成别样风景
中国园林网1月4日消息:当我们回望合肥工业的辉煌成就时, 不能不提起2005年8月召开的市委八届九次会议。这次会议上,确立了“工业立市”的战略,合肥吹响了 “工业革命”的号角。五年跨越,一座工业之城在中部崛起。
也可以想象,五年或者更久的以后,当我们置身于国家森林城市,徜徉在“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如诗家园时,也一定不会忘记2010年下半年围绕“植树造林、清洁家园”行动召开的几次重要会议。
2010年10月7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决定围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适时开展全市绿化大会战;2010年11月28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今冬明春植树造林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时期将着力建设“森林合肥”,让绿色铺展庐州大地;2010年12月12日下午,全市“植树造林、清洁家园”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瞄准森林城市的目标,为了清洁美好的家园,“植树造林、清洁家园”行动正在庐州大地豪迈展开。
向着森林城市的目标,前进
准备:出台绿化“三导则”
2010年10月14日,近年来我市绿化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全市绿化行业工作大会召开,对即将开展的绿化大会战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并对新站区存在严重质量问题的万罗山路绿化工程涉及的两家企业进行了处罚。万罗山路绿化工程出现问题,给合肥人这样一个启示:在绿化造林中,必须制定统一的标准,才能保证工程的质量。
2010年10月29日,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合肥市绿化施工导则》、《合肥市行道树施工导则》、《合肥市绿化养护导则》,将城区行道树的干径提高到15厘米,对树形及小灌木的栽植都提出了具体要求。而在植树造林中,我市出台了《合肥市植树造林导则》,从造林规划、树种选择、种苗管理、造林整地、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等具体环节,对各项工作进行了规范。
现场:冬日里的一把火
去年10月26日,位于我市中心城区庐阳区长江中路的邵氏电脑城西侧绿地改造项目、百花井工商银行门前花池绿化改造项目、六安路与安庆路交口两侧花坛绿化改造项目、安庆西路立交桥南向匝道旁绿化改造项目、寿春路与蒙城路交口东南角绿化改造项目等5个绿化大会战项目同时开工,打响了我市中心城区绿化大会战的“揭幕战”。
12月27日上午,在肥东县陂塘居委会成片造林打凼现场,40多名群众分散在地里打凼,场面热火朝天。据介绍,在土地与人力十分紧张的情况下, 陂塘居委会为调动群众植树造林积极性,按照“统一放样、统一供苗、统一栽植,自己栽、自己管、自己受益”的原则,把绿化作为民生工程来对待,让群众造林得实惠,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
不止于此。从滨湖到新站,从肥东到肥西,冬日下的庐州,放眼望去尽是绿化施工的热闹现场,尽是新植树木的飒爽英姿。创新了体制,调动了社会的积极性,群众、企业广泛参与,庐州人民谱写着冬日里最动听的绿化乐章。
未来:森林城市不是梦
冬日的合肥,寒风四起。然而在滨湖新区紫云路与天山路交口的和园绿化现场,香樟、银杏、雪松、夹竹桃等不同种类的乔木、灌木,依然苍翠欲滴。而同样位于滨湖新区的庐州大道,放眼望去,挺拔的法梧整齐排列,犹如严阵以待的卫兵。庐州大道人行道的外侧,一排排密植的花灌木,层次分明,置身其间,仍能感受到冬日里一股浓浓的绿意。
和园绿化现场和庐州大道都是绿化大会战的标准示范段,它们展示了绿化成果,也让人看到了绿化给城市带来的变化。根据全市绿化大会战实施方案,此次绿化大会战共将实施工程项目140个,计划总投资10.7亿元,新建公园19个,新增游园7个,新增绿地832万平方米,改造绿地51万平方米。
植树造林热度高,根据去年12月14日我市正式确定的去冬今春的植树造林任务为12.18万亩。全市各县区、各开发区也根据实际分别上报了植树造林的计划任务,共计14.61万亩。分别为,肥东县4.07万亩、肥西县3.03万亩、长丰县2.44万亩、瑶海区0.02万亩、庐阳区1.2万亩、蜀山区1.02万亩、包河区2.69万亩、经开区0.07万亩、高新区0.05万亩、政务文化新区0.02万亩。
可以相信,随着这些项目的落实,森林城市的梦想,将不再遥远。
推荐阅读:
·王永亮·
清洁家园,让庐州美起来
“植树造林、清洁家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都是为了创建更美好的家园。在植树造林大张旗鼓展开的同时,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清洁家园行动也正在庐州上下展开。通过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让现代化滨湖大城市更加宜居宜业,让合肥更具备区域性特大城市的品位。
农村不该脏、乱、差
作为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包河区圩西村正在成为全市农村环境整治学习的榜样。房前屋后、道路两边,林木成行,村容整洁,舒适宜人的田园风光,令不少城里人都羡慕不已。我市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就是要在庐州大地上,建成一个又一个“圩西村”。
据悉,通过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我市将全面清除“脏、乱、差”现象,建立农村保洁服务组织,健全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完善镇容村貌和环境卫生保障机制,达到环境整洁、容貌美观、生态良好、乡风文明的目标。2011年4月1日起,全市各县、区全面建立、落实农村环境综合管理长效机制,让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重点突出整体推进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坚持以块为主、属地负责的原则,各县(区)、乡镇、村居为本辖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推进落实。整治中,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的原则,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重点区域的突出问题,不断拓展延伸,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今年1月31日前,各城区、开发区重点综合整治城市出入口道路、二环以外的城郊接合部、城中村和乡镇的市容和环境卫生,三县全面整治副县级镇(工业园区)及其出入口道路、过境公路及其视野范围内的村庄以及集镇的市容和环境卫生。今年3月31日前,我市将把集中整治延伸到村庄的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村(居)委、乡村道路、设施农业基地等区域的容貌和环境卫生。
建立农村垃圾管理体系
据了解,我市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主要任务是“两治理两建立”,即:治理环境卫生、治理镇容村貌,建立保洁队伍、建立生活垃圾管理体系。全市乡镇分片建设生活垃圾转运场所或中转站,配备垃圾运输车辆,接纳、运输镇区和村居的生活垃圾。每个村民组设置数量足够的垃圾桶(房),建立村居专兼职保洁队伍,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村居和道路干净整洁。
而在城郊接合处,我市将全面清理乱搭建、乱堆放、乱停放、乱占道、乱倒垃圾、乱排污水、乱拉杆线、乱设摊点、乱涂写张贴、乱设广告招牌的“十乱”,全面清理残墙断壁,修缮和出新道路沿线的围墙和建筑。三县副县级镇和工业园区,将按照城市副中心的标准开展综合整治,与市区的市容环卫管理统一标准。 ·王永亮·
企业、大户竞参与 植树造林现三赢
与以往政府花钱植树造林不同,去冬今春我市开展的植树造林中,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以明晰林权为核心,确立利益导向,鼓励企业和大户等社会力量参与,以林业产业化加快“森林城市”建设。企业和大户的参与进入,让农民得了收益,企业得了利润,政府得了生态,实现了农民、政府、企业共赢局面。
创新体制引企业竞相参与
安徽迎客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是肥东县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的植树造林企业。该公司总经理宋明耀告诉记者,八斗镇南鲁村土地贫瘠,种粮食产量很低,但是松树可以在这样贫瘠的土壤中成活。根据这一特性,该公司将在八斗镇南鲁村和大张村打造一个500亩的黑松林示范片。而包河区许贵村,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将2300亩土地流转给了有关企业,合作建设千亩生态林基地,共计划栽植各类苗木16万多棵,总投资4500多万元,目前已种植苗木2万多棵。
在植树造林、清洁家园中,我市坚持让专业化的人干专业化的事,秉持开明开放的理念,进一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明晰林权关系,确立利益导向,激发各类主体投身植树造林的热情,积极引进有实力、有经验的专业公司参与进来。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1月2日,全市植树造林已落实造林企业、大户129家,合同造林面积6.91万亩,合同投资额7.76亿元。
市场化运作实现多方共赢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还可以增加收入,是重要生态、民生工程,也是一个藏富于民的好产业。宋明耀介绍,几百甚至上千元采购来的松树,长成型后可以卖到几千甚至上万元。在大房郢水库上游长丰县岗集镇JAC大道东侧租了200亩土地的合肥佳洲园林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志告诉记者,现在种上一棵干径13厘米的重阳木,价格在1200元,5年后干径长到20厘米左右,按现在的价格就能卖到3000元,每棵净赚1800元,而其土地的租金也只有600元/年。再加上套种的其他花灌木,收益更大。
植树造林中,我市坚持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以产业化的思维、市场化的办法来推进,力求少花钱多办事,甚至不花钱办成事。各县区将植树造林工作编成相关项目,面向社会发布信息,进行招商推介,吸引更多的专业公司、苗木货源参与“森林城市”建设。
农村植树造林特别是成片造林,通过招大引强,将那些林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引到合肥,也带来成熟的产业化做法和经验。它们通过自己专业化、市场化的运作,不仅完成了造林任务,还找到了市场利润点,实现了农民、企业和政府三者的共赢。而在乡村道路的植树造林,通过承包给周边农民群众,让他们从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让他们意识到植树造林不仅可以改善环境,还可以增加收入,从而把积极性和热情充分调动起来,投身到植树造林、清洁家园行动中去。
·王永亮·
大事记
●2010年10月7日下午 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研究2011年全市园林生态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会议决定,围绕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利用有利时机,适时开展全市绿化大会战,大力提高园林绿化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园林绿化的绿量和品质,全面提升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2010年10月14日 近年来我市绿化行业规模最大的一次会议——全市绿化行业工作大会在市政务中心召开,对即将开展的绿化大会战工作进行了动员部署。
●2010年10月22日 市长吴存荣率各区及市城乡建委、规划局、国土局、林业和园林局等市直部门负责人调研园林绿化工作。
●2010年10月23日下午 市委市政府再次召开专题会议,对绿化大会战进行研究部署。会议讨论了《合肥市绿化大会战施工导则》,表示要以新理念新机制做好“绿文章”,进一步提高城市绿化水平,让合肥成为一个满目苍翠的“森林城市”。
●2010年10月29日 市委市政府下发《合肥市绿化施工导则》、《合肥市行道树施工导则》、《合肥市绿化养护导则》。
●2010年11月7日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赴滨湖新区调研城市绿化。
●2010年11月10日 市委市政府发出绿化倡议书,倡议广大市民、各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积极行动起来,广泛参与支持,投身绿化大会战,并强化人人有责意识,保护绿化成果。
●2010年11月13日 省市领导孙金龙、吴存荣等率各县区、开发区负责人赴滨湖新区观摩绿化工作。此次观摩,重点围绕技术操作层面,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更好地将科学精神与全民的绿化热情结合起来,用心、用情、用爱,绘就合肥绿色生态美景。
●2010年11月28日下午 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今冬明春植树造林工作会议,提出“十二五”时期,我市将加快绿色城市、绿色村镇、道路长廊和绿色屏障建设,把植树造林与发展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经济果木林等绿色产业结合起来,着力建设“森林合肥”,让绿色铺展庐州大地。
●2010年12月4~5日 省市领导孙金龙、吴存荣等率合肥市党政代表团,到宿迁市考察经济建设和植树造林工作。宿迁的生态建设,及公路沿线、河湖岸边、田间小道、房前屋后遍布的杨树林,给正在投身合肥“绿化大会战”的代表团成员留下了深深的启发。
●2010年12月10日 市委九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召开。会议中提出,要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进一步做好“绿文章”和“水文章”,真正做到“有空就栽树、见缝就增绿”,让合肥成为“森林城市”。
●2010年12月12日下午 全市“植树造林、清洁家园”工作动员大会在市政务中心召开,对“植树造林、清洁家园”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会议确定了“十二五”时期,全市要新增植树造林6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6个百分点。
●2010年12月14日 市政府下发《合肥市2011年植树造林工作方案》,2011年全市计划成片造林9.8万亩、农田林网2万亩(庇护面积)、绿化村庄200个、绿色长廊建设200公里、渠道绿化300公里,共折合绿化面积12.03万亩,植树1300万株。
●2010年12月19日 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研究植树造林和园林绿化工作。
●2010年12月28日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金龙,市长吴存荣率三县四区、三大开发区及市直有关部门、部分乡镇负责人等,前往肥西县和包河区,现场观摩“植树造林、清洁家园” 工作,并在包河区召开现场会,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点评。
县区行动亮点纷呈
滨湖新区:10万人投身绿化大会战
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为打造绿意盎然的“森林滨湖”,滨湖新区绿化大会战拟上工人数约10万人,投入机械约6000台,总投资约5亿元,规划总面积约840万平方米。预计到今年6月,将全面建设完成 “金斗公园”、“塘西河公园”和“塘西河方兴湖公园”等一系列生态项目。
据介绍,滨湖新区绿化大会战包括广西路(锦绣大道-南京路段)等5条新建道路绿化工程、主要交口绿化提升和主要参观路线道路两侧绿化提升工程、塘西河(庐州大道-包河大道段)景观绿化工程、塘西河(紫云路-徽州大道段)景观绿化工程,金斗公园东扩绿化工程、塘西河公园二期绿化补植工程和塘西河方兴湖公园等。
滨湖新区制定了《滨湖新区绿化工程实施细则》,以确保施工过程中能严格按照规划的品种、规格、技术规程进行栽植,树种选择将以优良乡土树种为主,主栽美洲黑杨和法国梧桐,同时,还将大量密栽红花夹竹桃、月季、木芙蓉、红花紫薇、金丝桃、木绣球、樱花、春梅、合欢、玉兰科等开花品种,营造花的海洋。预计到2011年成立五周年之时,滨湖新区将建立起多层次的绿色生态路网,进一步使居民享有开门见绿、出门有景的生态环境。
肥西县:9000万元投入植树造林工程
“一线、四片、一庄、一企、一园”全方位建绿扩绿、投资9000万元用于植树造林和绿化工程……在肥西县的各个乡镇,一场“绿色战役”吹响了“集结号”。
据悉,肥西县拿出了9000万元用于植树造林和绿化工程。其中3000万元用于乡镇植树造林:对乡镇流转耕地成片造林、荒山荒地造林、村庄绿化、绿色长廊建设等,一经验收合格都将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助。 6000万元完成金寨南路延伸肥光段幸福坝公园1000亩、城关潭冲河公园1000亩绿化景观工程。
截至2010年12月28日,潭冲河湿地公园已进入收官阶段,完成42万平方米的城市绿化任务。农村绿化完成土地流转11600亩,占应流转面积58%;地形整理10500亩,占任务的52.5%,完成整地打凼7160亩,占任务35.8%;完成栽植3150亩,栽植苗木40万株,占任务15.75%。
包河区:“政府+市场”打造绿色城区
“树立开放理念,坚持用产业化的思路、市场化的办法,抓好绿化工作。”在绿化大会战中,包河区致力优化多元投入机制,既加大政府财政投入,更注重引入市场化投入机制。
目前,包河区5个街镇已完成土地流转2.6万亩,造林整地2万亩,打凼11000亩,植树6000亩、40多万株。同时依托东大圩、牛角大圩,包河区积极引进有技术实力、有运营经验的苗木花卉企业,建设苗木基地。
在“清洁家园”工作中,包河区按街镇在册人口数400∶1的比例,建立专业保洁员队伍,主要负责村内主要道路、公共场所、乡村旅游景区、河道、公厕保洁及垃圾清运等工作。城郊接合部的淝河镇、骆岗街道根据实际需要,相应增加了专业保洁队伍人数。目前大圩镇已经配备专业保洁员53名,实行一班制清扫保洁作业,垃圾清运做到日产日清。
庐阳区:植树造林任务列入政府目标考核
庐阳区西北的城郊和农村地区,是两大水库水源保护区、秸秆禁烧区和最美乡村建设重点区,是我市突出要求植树造林、大力加强生态建设的重点区域。为此,庐阳区提出,要在保证完成市下达2011年及“十二五”期间植树造林任务的基础上,力争2011年全区各类植树造林面积12500亩左右,森林覆盖率提高6个百分点,比市里规定的时限提前4年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十二五”末期,森林覆盖率要进一步达到25%以上。
为了保证工作落实,庐阳区规定,各乡镇村要组织村组干部逐村逐户开展调查,对区域内所有乡村道路、沟渠、塘坝和农户庭院、场地等潜在的适宜绿化场所,进行测量登记,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方案,统筹推进。1月底前,必须全面整地、挖凼。2月份进行主体栽植。此外,该区还确定把植树造林工作列入区政府目标考核,对于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对于工作不力、影响任务落实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问责,严肃追究。
新站区:
“绿文章”纳入“十二五”规划
新站区涂山路沿铁路地块、物流大道(西段)和淮南路(北二环-涂山路)是新站区拆迁安置居民居住较为集中区域,原先道路两侧,垃圾、杂草和死苗等处处皆是,严重影响城市形象。为此,新站区重点局迅速对上述路段拿出整改方案,计划在春节前完成乔灌木的栽植工作,2011年5月1日前改造结束。
新站区还将把“绿文章”作为重要发展课题,列入“十二五”园区建设规划中。探索建立一套可持续发展的绿化工作机制,将绿化工作纳入规范化、常态化管理轨道。推进林权改革试点工作,让农民依法享有林木的所有权、处置权、收益权。这项惠及广大农民的“绿色革命”将把绿水青山变成农民在“绿色银行”里的存折。见缝插绿、找地建绿,在绿量上求突破,突出抓好沿街道路的立体绿化,实施拆墙透绿,力争到2015年新站区“绿量”全市第一。
推荐阅读:
(来源:合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