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玄武湖将新建两个园 吃喝玩乐一个都不少

2011年01月29日 08:56南京晨报

中国园林网1月29日消息:玄武湖环境综合整治已完成环湖路沿城墙段和五洲的整治,并免费对市民开放。而今年玄武湖还将增加新的景点,尤其是配套的吃喝玩乐设施。目前,玄武湖三期整治方案正在南京市规划展览馆公示,将在玄武湖内新建李渔文化园、碧莲苑,再现清代金陵名园“芥子园”的风貌。

火车站前新建李渔园

玄武湖经过一期、二期整治免费开放后,游客天天爆棚,远超过每天5万人次的接待能力。免费玩当然好,不过不少市民反映,这里缺少了吃喝玩乐配套设施,停车也不方便。

记者看到,三期整治方案,将在“配套”上大做文章。根据公示,环湖路9.5公里长的景区绿地规划为“自然文化线、生活风尚线、都市游乐线”三线,李渔文化园和碧莲苑是玄武湖环湖综合整治三期工程(和平门至翠洲门段)都市游乐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李渔文化园将再现清代金陵名园“芥子园”的造园风格,展示李渔文化。

据了解,李渔生于江苏雉皋(今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寓居金陵,把居所命名为“芥子园”,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建造的芥子园最能体现其造园思想。玄武湖内此次将遵循李渔的造园思想,新建李渔文化园。该园位于玄武湖北岸,神策门公园和和平门之间,湖景花园小区南侧,站前广场东南角。目前是鱼塘圩田,及部分景观风貌不佳的服务建筑。

文化园将引玄武湖水入园

按照规划,兴建后的李渔文化园景区总面积将达到62000平方米,建筑总面积达到8800平方米。遵循李渔的造园思想,结合传统园林空间形式、尺度、色彩、比例等,将山水、建筑、绿化、叠石等园林要素加以糅合,围绕和玄武湖沟通的水系开展布局,形成疏密有致的、多层次的园林景观空间。建成后,李渔文化园将把神策门与玄武湖融合为一体,梳理神策门至火车站区域的环境及交通,使得玄武湖龙蟠路火车站一侧的入口空间进一步打开,形成玄武湖景区的北部重要入口节点,成为具有鲜明玄武特色的景观城市窗口。

另外,规划设计上,文化园将引玄武湖水入园,并与和平大沟沟通,形成多样的水景观,同时还会增设一些亲水平台。水上折桥连接南北两组建筑,园内的建筑则利用现有的鱼塘水面和坡地景观,滨水而建。建筑风格为传统明清建筑,高度不超过10米,有围有敞,形成若干个内庭和节点广场。运用水上折桥将南北两组建筑沟通起来,形成龙蟠路进入李渔文化园的人行通道。

整个园区以展示、服务、休闲活动为主要功能,从规划图上来看,从龙蟠路依次进来有入口广场,耆山堂则利用改造的建筑做简餐,做茶艺,一房山做餐饮,冯白轩和泰山阁主要做配套服务,而接云堂、李渔园,则做文化展示。

原水上乐园要变身中式庭园

在玄武湖北岸还将新建碧莲苑,该苑位于新庄广场西南角,其东至隧道公司、南临玄武湖环湖路、北达龙蟠路,总面积9公顷。现状为废弃的玄武湖水上乐园场地,景观环境破败不堪,将按照新中式风格建筑建设。为了传承传统文化,提升内涵,碧莲苑是以康熙1689年下江南时为玄武湖赋诗《天平堤》中“碧莲”这一情境为项目命名的。总体定位以文化休闲、商务接待为主题,为景区提供配套服务的园林景点式接待中心。为了减少对观赏湖面的影响,整个建筑呈“L”形布置,大体量的建筑朝向与龙蟠路垂直,建筑形成新中式风格,现代和传统相得益彰,以两层为主,局部三层。在水体建设上,引玄武湖水形成湿地景观,最终形成建筑、湿地、栈桥、水面融为一个中式景园的总体景观风貌。

园外新建三个停车场,园内主要靠走

记者看到,在交通上,这两个园都要控制车辆进入,入园车辆采取尽端式组织方式,不进入环湖路,设置完整的步道系统和贯通的电瓶车道。在两个园的紧挨湖边,将设电瓶车道,内部设置人形步道。比如,在李渔文化园靠龙蟠路的一侧和西北角设置车行道,连接龙蟠路,同时在车行道出口共设3个室外停车场。而在碧莲苑的东北角开设车行道,设两个室外停车场,以及一个地下停车场。两园的机动车入口和人行入口要分开。

推荐阅读:

南京:连阴雨樱花成了“牺牲品” 玄武湖公园忙着搬花

南京:十一玄武湖鲜花烟花齐放 花球花柱首次摆上水面

南京:玄武湖公园两年半后有望免费开放

玄武湖10种新品菊花等你取名

(来源:南京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