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17日消息:省政协委员潘亮在本次政协会议期间,递交了内河整治相关提案。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建议,在改善水质的前提下适时开辟内河客运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潘亮的这个想法,表达了许多老福州的呼声:恢复内河昔日的功能与美丽!
可以预见的是,2011年,将是福州的内河年。新年第一天,福州市委书记袁荣祥、市长苏增添带队视察内河整治工作。1月10日,福州市召开城区内河综合整治动员大会,市委书记、市长又是同时出席。短短几天一连串的动作,释放出一个强烈的信号,整治内河是下了大决心的。
“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刚出台的福州市十二五规划中这样定位内河整治的目标。
福州市市长苏增添的一段话,给这个目标做出了注解:“今后福州要打好闽江牌,未来置身闽江两岸,如在画中!等内河整治好了,内河有鱼,再把白马河、晋安河与闽江串成2条内河游线路,这么好的地方,全国都难找!”
老福州印象:内河游曾是昔日美好回忆
对老福州来说,在内河上行船游览,不是一个设想,而是回到过去的美好时光。
福州市内河经历代开拓达到111条,发达的水系,承载了发达的水运。上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才20多岁的福州民俗专家方炳桂就住在白马河边,他记忆里的河水十分干净,淘米、洗菜、饮水等生活用水直接从河里取。每年五月初五,人们划着龙舟从茶亭河经安泰河汇集到西湖参加龙舟大赛。
但随着城市建设、城市工业化的步伐,内河渐渐不再清澈、畅通。
代表委员构想:将内河纳入公共交通系统
早在2008年,福州市人大代表金建琳就建议,有关部门可以对内河的河道进行彻底清淤、疏通、互相贯通,打造成景观河。
今年,金建琳甚至勾勒出了三条内河游的观光线路,并通过白马河、晋安河光明港段,连通闽江,形成一个环线。再在几条景观河河道上建立水上公共停靠小码头,互通水上公交巴士,集观光、上班出行为一体,纳入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教授袁书琪也建议,用体积较小的“福船”来实现水上游。
这个想法和省政协委员潘亮的不谋而合。“内河是最能体现福州古城风貌的一大亮点,是历史留给福州人民的特色资源。如此丰富的内河资源在全国甚至世界大部分中型城市都很罕见。”潘亮说。
潘亮建议,内河工程应立足于整体解决。他说,福州内河的光明港,由3条河流汇聚而成,最宽处达270米,直通闽江;内河中,超过5000米长的有4条。在水质得到改善的前提下,可以开展水上旅游、运动项目,开辟辅助交通运输线,先开通货运,条件成熟时开辟客运,缓解城市交通压力。如:晋安河水面宽阔,与城区五四路交通要道并行,如能开发水运,用环保型拖轮,可将大批客源从南北两端实现互运,大大缓解五四路的交通压力。
部门动作:内河游正一步步成现实
代表、委员、专家们的构想,其实已经通过政府部门的动作一点点变为现实。1月1日,谋划近三年,投资上亿,建设不过数月的白马河步行道全线贯通,串起左海、西湖、闽江三大活水,形成穿城而过的景观带。当天,到现场视察的福州市委书记、市长提出要求:白马河综合整治在完成去年一期工程的基础上,继续完成二期工程,主要包括沿河拆迁、桥梁改造、景观节点建设、水闸建设、步行道二期及过街天桥工程,改造后力争白马河达到“文化、绿色、活力”的目标,并能够通行小型游船。目前,福州市建委已与市旅游局、市园林局、市文物局等部门一起座谈,商量开辟白马河等内河旅游线路的问题,白马河游已经指日可待。
其他内河的整治工作,也在陆续开展。
1月10日的动员大会上,福州四城区和8个市直有关部门领取了内河综合整治工作责任书,今年福州将基本完成闽江以北城区67条内河和南台岛流入闽江8条内河的综合整治。
晋安河和光明港,将会是第二个实现华丽转身的内河水系。晋安河,福州最长的内河,全长6970余米。光明港,全长6546米,位列第二。两条河通过近几年清淤工程的治理,水体质量已有了较大的改善,其周边也陆续建设了一些公园。
与此同时,晋安河、光明港景观综合整治工程也已开始。
福州市规划局已着手组织编制《晋安河和光明港沿线城市设计及景观整治规划》,《规划》旨在通过旅游、文化产业的开发,自然景观环境的美化,沿线驳岸、桥梁及建筑立面景观的整治,公共配套设施的配置,以及灯光夜景工程的设计等一系列规划措施,进一步提升晋安河和光明港沿线环境景观。
一个个工程的密集开展,让内河游离我们越来越近。“这个(白马河、晋安河内河游)三年左右应该可以实现!”苏增添在日前召开的福州市两会上表示,不远的将来,你我就能撑着小船,在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福州内河上穿行。
推荐阅读:
(来源:东南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