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0月28日消息:水乡昆山对生态的认识一次次飞跃。从“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有了绿到水青山,才有现代昆山”,再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理念的不断升华,指导着昆山人在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过程中,坚持水绿共融,保护了江南水乡生态风貌。
一条蓝线“一票否决”
早在2006年,昆山就划定了城市水域保护蓝线,对傀儡湖、阳澄湖、淀山湖、鳗鲤湖等重要湖泊以及青阳港、吴淞江、太仓塘等市内各类河道的控制线范围作了明确规定,强化水系、河道、湿地等生态系统保护。同时,昆山积极落实治本与治标同步的水体水质改善措施,加大水系沟通和调水引流力度,促进河湖清洁保畅和生态修复,地表水达标率为100%。
2008年出台的《昆山市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暂行办法》将减排责任纳入各级政府、减排部门和重点减排企业的考核体系之中。坚持落实“三个不决策”措施,即重大问题不听取专家意见不决策、重要项目不听取环保部门的意见不决策、重点事项不听取群众意见不决策。真正做到从政策制定、规划开发到项目引进,实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3年多来,全市共拒批涉污重大项目31个,依法关、停、并、转重污染企业94家。
绿随路走水跟绿流
湖泊、河流水网既是昆山城市绿地系统的自然本底,也是城市生态景观的自然基质。为此,昆山十分注重保护和恢复各种生态系统,特别是保护城市水系生态景观资源,并结合绿色开敞空间,打造湿地以及水体等自然生态系统的自然组合,编织了一张巨大的生态湿地网。于是,城市生态森林公园、阳澄湖生态公园、傀儡湖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湿地公园在这样的理念下应运而生。2008年,城市生态森林公园还被列入第五批国家湿地公园名录中。
水做的江南,如何将水和路结合,营造出生态绿廊?2010年,昆山开始与南京林业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展湿地型道路绿化项目研究,把低影响开发概念与昆山所处江南水乡的地域特色相结合,引入暴雨管理和面源污染处理技术,既解决了排水问题,改善了水质,涵养了水源,同时又创造了野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丰富了昆山城市道路景观层次,形成了绿随路走,水跟绿流,一路亲水,两襟绣春的生态景观效果。
同水同质双源供水
2001年,昆山全面启动区域供水工程,在全国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同水同质的供水体系。
2007年,昆山实施饮用水深度处理工程,成为国内首座全区域实现饮用水深度处理的城市。
2009年12月26日,投资近20亿元的昆山市第二饮用水源(长江引水)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1年春节前夕,长江水流进了昆山的千家万户,昆山超前构建起“江湖并举、双源供水”的新格局,形成了“双水源、双促进”的良性供水局面,构筑起了“水源可靠、水量充足、水压稳定、水质优质”的供水保障体系。
为保护水源,昆山早在2006年就出台了针对饮用水水源保护的《昆山市傀儡湖水源保护区管理办法》、《昆山市饮用水水源污染事故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情况,确保全市供水安全。同时,启动了水源地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提高水源水质。
在此基础上,昆山制定实施了《昆山市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对千灯浦口、朱厍港口、急水港大桥3个省界断面,分别编制考核断面达标方案。近两年,昆山先后投入9.3亿元进行整治,根据监测结果,2010年,3个断面达标率均为100%。
大规模的城市绿化和生态保护建设,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了积极影响。昆山年空气污染指数小于或等于100的天数达358天,地标水达标率100%,本地木本植物345种,本地木本植物指数0.92,生物多样性和城市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推荐阅读:
(来源:昆山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