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资材网10月14日消息:建一个“雨水花园”收集雨水,通过在“雨水花园”里种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对收集的雨水净化,再灌入景观湖中,让景观湖的死水成为循环的活水……近日,瑶海公园改造办首次对外公布,今年底的瑶海公园改造,将创新性地建造“雨水花园”,用植物和动物生态系统净化水体,同时引进大量合肥没有的水生植物。改造后的瑶海公园不仅有源头活水,还将是合肥水生植物“博物馆”。
瑶海公园人工湖一直是死水
1990年建造的合肥市瑶海公园,近一半面积都是人工景观湖,公园围绕人工湖建造了中心小岛、护堤,栽种杨柳,人工湖是整个公园的亮点和灵魂。由于是人工挖掘成湖,瑶海公园的湖水一直是死水状态,没有水源可以更换水体,20年来更没有水体循环。
瑶海公园改造办通过对人工湖水质的检测发现,人工湖的一种内微囊藻暴发严重,导致整个水色呈暗白色,水体缺乏生机和生气,水质欠佳。记者早上跟随瑶海公园改造办的工作人员在瑶海公园发现,人工湖东边的丝带状河道上,覆满浮萍等漂浮植物,水面不洁。
“雨水花园”将把死水变活
“如果人工湖的水体能时时补充新水源,并搭建水体的自然生态循环系统,瑶海公园的景观湖就会有生气了。”但是周围没有江河湖海,瑶海公园的人工湖怎能实现水体更新和循环呢?要找水源,也只有天然的雨水,或是人工更换自来水了。“瑶海公园改造中,将把公园东南边现在废弃的天然水沟用起来,建一个‘雨水花园’。”瑶海公园改造办介绍,“雨水花园”是专门收集雨水的一个收纳池,收纳池里分层种植沉水植物、浮叶植物和挺水植物,同时投放底栖动物。“‘雨水花园’里的动植物构成一个天然的生态系统,将对雨水进行生态净化。净化后的雨水通过暗涵管流入人工湖,人工湖有了水源,就成为活水了。”
为增加雨水水量,还可向“雨水花园”引入市雨水管网的水,水量不足时还可补充自来水,但偌大的人工湖净水工程光靠补充新水来“保鲜”是不够的。“我们还将在人工湖里放养一定种类和数量的浮游动物、滤食性鱼类、肉食性鱼类和底栖动物,还将引进种类丰富的水生植物在湖中种植,实现人工湖的生物多样性,完善人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结构,水体就能通过生态水净化系统得到自然净化。”
将让市民与水更亲近
去过瑶海公园的市民一定记得,公园人工湖的水面比岸边低1米多的距离,就是这1米多的距离,让市民无法近距离接近湖水,也就没有现在新式公园行走在水边的“亲水”快乐和观感。“改造将通过土建施工,将岸边水底抬高,将现有湖岸打平,降低与湖面位置,同时构筑距岸3-5m宽的安全平台,这样市民在岸边散步,就有在湖边漫步之感。”
瑶海公园改造办很自豪地介绍,瑶海公园从外地引进的水生植物,多数是合肥以前没有的,这些水生植物不仅种植在湖中,还将种植在岸边。种在岸边的水生植物在增加公园绿色的同时,也将对净化水体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些水生植物的种类属合肥首次引进,瑶海公园改造后,将堪称合肥的一个水生植物‘博物馆’。”
推荐阅读:
(来源:合肥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