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30日消息: 9月的郑州,即使你足不出户,绿博会这个名词也早已耳熟能详。
9月26日在郑州开幕的中国第二届绿博会,除了掀起一次有关绿色的狂欢和讨论外,其所带来的经济价值也已隐约可见。
而据权威部门统计,如果办展会的收入是1,那么住宿、餐饮、运输、通信、旅游、贸易等相关收入将达到9。
在绿博园内,一位来自上海某企业的朱先生告诉《经济视点报》记者,他们企业的参展费用8000元,一共来了4个人,每天住宿费用是150元,展览会十天时间仅住宿就要6000元,除此之外交通费、餐饮费、通讯费等算下来远远超过展位费用。
除了这些展会副业,绿博会过后,被永久留存下来的绿博园则可能会创造更大的经济价值。
旅游新锐景点
绿博园占地面积3000亩,绿化景观结构分为“一湖、二轴、三环、八区、十六景”,园内分布有法国、俄罗斯、埃及、香港等94家单位的特色展园,不出园就可以看尽世界各地的风景。
9月25日郑州市市长赵建才表示,绿博园将作为一个旅游项目永久保存。
在不少郑州市民眼里,这里会是野餐和游玩的好去处。带上干粮在园内玩一天,30元的门票也能接受,既能亲近自然又能感受异域风情。
据记者了解,旅行社、婚纱影楼等也早早打起了绿博园的“算盘”。在今年3月份,已经有多家旅行社都在准备“郑州绿博游”的线路了。
据康辉旅行社一位导游告诉记者,“很多外地游客来郑州一般都是中午飞机抵郑,去少林寺、龙门石窟、云台山等这些强势景点的时间不够,下午就有一个短暂的空闲期,而绿博园的出现,刚好可以填补这个时间差”。
推动花木经济
除了旅游和展览功能,绿博园对推动全民植树热情和花木苗圃经济的发展,确实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这一点在第一届绿博会的举办城市——南京得到了很好的印证。
2005年,第一届绿博会在南京召开。在这个原本就很重视城市绿化的城市,植树造林的意识得到了更为广泛深入的传播,不但让城市一年四季常绿,而且近些年在郊县的植树量也非常大。
南京市副市长陈维健介绍:“现在南京市以市域范围内片状森林为板块,以高速公路绿地系统为次骨架,每年植树10万亩”。
“截至目前,已经有大约120亿社会资本投入到城市绿化产业中,这些资本主要集中在郊县的花木园林事业上,带动了大量的就业。这些人不但通过这个产业获得经济收入,而且也把南京市打扮得更加漂亮。”陈维健说。
作为第二届绿博会的举办地,郑州能否取得同样的成绩,现在还无法断定,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在城市绿化和花木苗圃领域,绿博会必然会有推动作用。
赵建才说,“在今后的几年,将会以建设绿色郑州为目标,更加重视城市的绿化工作”。
“绿博园中所展示的新技术,河南可以优先使用,而且绿博园作为河南永久保存的植物大观园,能够促进全民的植树热情”。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副总指挥、国家林业局原副局长、第二届中国绿博会组委会副主任李育材告诉记者。
景观楼盘前景可期
在美景之下,不少嗅觉灵敏的房地产开发商已经嗅到了“钱景”。
“紧傍旅游景点打造地产项目早已是房地产开发商惯用的套路,并且屡试不爽。”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尤其是近些年,随着交通越来越方便,私家车数量增多,郊区的景观楼盘越来越受青睐。
像思念果岭山水、黄河大观、龙泊圣地、清华忆江南等无一不是以地产项目“借景”旅游景点而火爆大卖的成功案例。
“而像绿博园这样有影响、有知名度而且又是面积很大风景很好的郊区景区,开发商不惦记才怪呢。”该人士说。
而相关部门也表示,“绿博会会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绿博园规划中的重要研究内容,无论是从功能定位、项目设置以及扩展开发上都考虑着园区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和影响。这种互动性研究就是为日后对周边土地开发建设奠定基础”。
因此不少人对绿博园的未来有些隐隐的担忧,害怕它重蹈黄河大观的覆辙,在后期的开发中,房地产的角色太重,从而淡化了原来的旅游景观功能。
作为一个本意为市民长久留存的休憩游玩之处,如果商业痕迹太重,其社会功能必然会大打折扣。
推荐阅读:
(来源:经济视点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