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车之鉴“龙柏烧狗肉” 樟子松一哄而上有隐忧

2010年07月05日 10:01中国花卉报李颖

中国园林网7月5日消息:从去年底至今,以樟子松、云杉、黑松等针叶树品种为主的造林苗市场风起云涌,用量的大幅提升搅热了供应市场。樟子松成为其中的典型代表,不但成品苗一苗难求,种子的供应也被戏称为“没有一粒种子没下地”,出现了用量和价格的双重“井喷”。

内蒙古、宁夏、山西等西北地区荒山造林的大量应用是樟子松市场热的直接原因。据宁夏宁苗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立介绍,今年在宁夏及周边的150公里范围内,高度1.5米至2米的樟子松用量达到100多万株,而往年平均用量只有二三十万株。已连续6年加大绿化投入的内蒙古自治区,樟子松成为担纲品种。

2000年至2003年的一段时间内,内蒙古造林苗普遍使用杨树,后因其适应性差而遭到专家质疑。而樟子松拥有良好的耐干旱性和抗盐碱性,十分适合西北地区立地条件,近几年用量明显增多。

“刚开始还是从甘肃、宁夏、山西等地购苗,后来存苗都用完了,开始从东北调苗。”吉林林业产业协会苗木花卉委员会副会长梁永昌介绍说,今年开春时,高度1.5米的樟子松苗运到施工地每株40元,现在涨到70元。高度50厘米的樟子松营养钵苗,2004年每株只有0.8元,现在涨到5元也买不到。受成品苗市场影响,樟子松种子价格涨得更加离谱,往年每公斤200多元,今年从前期的每公斤600元猛涨至6月初的2000元。东北三省的很多苗农看到商机后一哄而上,更加速了樟子松涨价。

尽管市场需求大,但成品苗供应能力却明显不够。从种子培育到高度1.5米的樟子松成品苗大约需要10年,即便是规格最小的造林用苗也需培育两年。在目前市场“一苗难求”的情况下,今年种下的苗子至少要到后年才能用于造林工程,因此明年小苗会非常短缺。

为此,业内人士对樟子松前景表示担忧:如此漫长的生长周期,待到小苗出圃时市场究竟还能有多大?是否又有其他品种代替?这些都是未知因素。就算有市场,但苗子集中上市又会影响到价格,“龙柏烧狗肉”就是前车之鉴。因此品质将成为最终的竞争因素。目前,一些技术和资金都很雄厚的大公司已经开始了樟子松的设施化育苗。但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应用在普通苗农中还很难推广。

前车之鉴“龙柏烧狗肉” 樟子松一哄而上有隐忧

某樟子松育苗基地。

推荐阅读:

重庆:李美成44年的坚守 只为保护一片古松林

天津:圈树建房30岁大树慢慢枯死 突然断裂波及电缆

辽宁:双山城中村改造涉百株老树 专家呼吁保护

旅顺:种植耐荫型三叶草 填补行道树下裸露地面

(来源:中国花卉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