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4日消息:近年来,银川市按照“政策引导、项目带动 、企业介入、社会参与、个体承包”的模式,通过大力发展长枣、葡萄、枸杞等特色经济林产业,真正使特色经济林产业成为当地农户的“绿色银行”。
银川市园林局党委书记、局长徐庆林说,近年来,银川市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使得一批骨干产业成为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品牌。
灵武建成了以临河镇、东塔镇为核心,贯穿六个乡镇、五个农林场的沿山灵武长枣产业带,面积超过10万亩,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灵武长枣之乡”,“灵丹”牌灵武长枣荣膺“中国名牌农产品”称号。在临河镇二道沟村仅长枣一项年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枣农就有20多户,全村长枣年收入达200多万元,成为当地农户的主要经济来源。永宁县着力发展以酿酒葡萄为主的设施园艺,利用西夏王葡萄酒业、张裕酿酒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促进产业带建设,依托自治区葡萄产业项目政策,建立了绿莹公司、新慧彬公司等一批管理水平高、技术先进的典型示范园,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把“林业富民”工程辐射到各个村镇和每个农户。
推荐阅读:
据宁夏首府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银川市园林局副局长翟世宵介绍,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重点在基地建设、良种繁育、流通企业发展等方面给予资金和信贷支持。对新建的设施水果基地,市财政每亩补助1000元,对其它新建特色经济林基地,市财政每亩补助100-200元,育苗基地每亩补助100元;对符合条件的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特别是加工型、流通型龙头企业,优先给予相关项目的扶持。积极支持特色经济林优良品种选育、苗木繁育、贮藏保鲜、产品加工、市场品牌培育、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专业合作组织等关键环节的发展。充分发挥和利用农村金融体系与融资平台,加大对特色经济林产品深加工、保鲜贮藏、市场流通等方面的信贷支持,鼓励龙头企业自建基地、与农户联建基地、经营基地等多种机制,带动出口型标准化生产基地快速发展。基地建设按照“谁种、谁管、谁有、谁受益”及经营权可以继承的原则,鼓励、引导、支持有能力的大中型工业企业、农民、个体大户以及私营企业等通过承包、租赁、参股等方式参与特色经济林产业的全程开发建设。
推荐阅读:
各县(市、区)在此基础上也相继出台大量优惠扶持政策。近五年来,银川市财政用于发展特色经济林产业的扶持资金超过500万元。全市共引进工商资本、民间资本等各类资金超过亿元,投资开发特色经济林产业和相关产业。
徐庆林说,根据调查,银川市特色经济林平均亩收入3000-4000元,全市“十五”以来新发展特色经济林20万亩,累计39万亩,2009年总产值超过48000万元。坚持“扶持大龙头,带动小企业”原则,培育了一大批产业链长、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
推荐阅读:
在酿酒葡萄企业的培育上,银川市汇集了御马、西夏王等全区主要葡萄酒加工企业8家,加上张裕、王朝、长城等国内知名葡萄酒公司先后在银川建厂使银川市葡萄加工能力进一步增强,成为银川市葡萄产业发展的坚强后盾。引进小任果业、董洋农林果蔬、天天鲜、领鲜果业等产加贮销一体化设施龙头企业10家,中小型特色果品连锁超市40余家,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协会40个,农民经纪人800多人。从事长枣经营的企业和经济合作组织8个,产品远销广州、上海、深圳等10多个省市,50多个地区,部分果品还出口俄罗斯和蒙古等国家,已在全国多个大中城市建立配货中心和直销窗口。灵武市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灵武长枣之乡”、灵武长枣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灵丹”牌灵武长枣成为宁夏名牌和中国名牌产品。“十五”期间,国家批准了宁夏枸杞、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和灵武长枣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推荐阅读:
徐庆林说,在自治区政府的倡导下,银川市建立了设施果树产业协会、葡萄产业协会、灵武长枣协会等专业合作组织。正是这一系列举措,使特色经济林产业真正成为银川市农户的“绿色银行”。
推荐阅读: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