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长宁林地“股份合作”让荒山变成“绿色银行”

2010年06月03日 09:15宜宾日报刘龙泉

中国园林网6月3日消息:“你看,这几湾的楠竹都长出了新叶;这根今年春笋,正在抽枝展叶。这些楠竹都是去年秋天栽的,预计5年后就可成林了。”日前,记者在长宁县富兴劳武竹木工艺厂总经理吴文祥一行的带领下,来到该县硐底镇红旗村4组,察看他们“股份合作”种植的楠竹林。

“我们的‘股份合作’最早是与硐底镇红旗村5组的邓万元联手,后来群众的积极性很高,我们就扩大了合作规模,目前已与石垭村的13个组,红旗村3、4、5组和兴堡村6组的群众合作,签订合同面积达2.2万亩。运作方式是群众出林地,我们提供资金和技术,建设公路、防火水池等基础设施。林地有效益后,收入农民得35%,我们占65%。”说起林地“股份合作”,吴文祥打开了话匣子。

“我们与吴文祥合作是非常慎重的。”石垭村村主任范小勇接过话茬,“石垭村过去主要是开采地下的矿产资源,为使全村发展从地下转到地上,我们在实地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开展了这次林地 ‘股份合作’。这不仅解决了荒山荒坡的土地撂荒问题,建起了一个‘绿色银行’,还解决了留守的年纪较大的剩余劳动力问题,增加了农民收入,仅去年村民栽竹、除草等劳务收入就达200多万元。”

“说起林地‘股份合作’带来的好处,我最有发言权”,石垭村村民杨刚新也来抢着发言,“不光是将来,眼前就有实实在在的收益。像我们这些留守老人,给别人打工,别人不要;除草、栽竹是我们的强项,干活每天除有40元收入,还有一顿免费的午饭吃。去年最多时每天有近150人在干活。过去我们也想在这荒山荒坡上栽上竹子,但是没有资金和技术,而且一家一户栽植也不易形成规模,竹笋养护、森林防火都是大问题。现在公路修上山了,群众都很满意。‘股份合作’,大家的积极性很高,光我们组上就有1000多亩土地入股。”

这些林地的“股份合作”得益于国家林地确权等惠农政策的实施。林地确权后,农民有了自主权,以林地进行“股份合作”,有效解决了农民资金、技术难题和分散经营问题。林地始终是农民的,也调动了他们参与竹林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长宁县林业局副局长袁华这样认为。

“楠竹成林以后的销路怎样呢?”记者带着疑惑问。

“楠竹的销路不成问题。我现在的厂生产的竹椅、竹席、竹筷等竹制品畅销全国,想做大规模,最关键的就是缺原料。楠竹成林后我们就扩大加工规模。竹林每亩可收入1500多元,农民纯收入500多元。我们还可以开展乡村旅游,实行一二三产业互动,增加农民收益。”吴文祥说。

推荐阅读:

“健康树”风靡 挑选红豆杉需仔细辩优势(图)

辽宁:朝阳打响绿化攻坚战 重彩描绘绿色山川

乌鲁木齐:巩留牛场温室玫瑰花俏销

湖南:桂阳斥资百万元公路成“山水景观大道”

(来源:宜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