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小小林业站 蕴藏大能量

2010年04月30日 10:23中国绿色时报

中国园林网4月30日消息:清明时节,细雨斜飞。来到漆河,呈现在记者面前的是花团锦簇中的一栋5层综合大楼。在江南的小镇上,这样的高楼实属鹤立鸡群,更何况这栋楼还处在一个建筑面积达2100平方米、绿化面积达1800平方米的宽敞院子里。

走进一楼办公室,一面面奖牌吸引着目光:全国百强林业站、省乡镇林业示范站、常德市十佳林业工作站、常德市级园林式单位、桃源县林业系统先进单位,等等。看到这一项项荣誉,之前的疑惑瞬间释怀。新的疑问也随之产生:8个人的林业站,为什么能创造这么多成绩?这个小小林业站,到底蕴藏着多大的能量?

“不等不靠,敢为人先,开拓创新,壮大实力,捷径就越走越多,道路就越走越宽。”自漆河林业站1995年建站以来,连续担任了15年站长的胡官清,一语点破了记者心中的谜团。

兴林富民 目标不变

漆河镇是常德重要的商贸物流集散地之一,紧靠1801省道、常张高速公路,距离常德市区只有32公里,交通便捷、辐射面广。全镇总面积15433公顷,其中林业用地5296公顷,森林资源少,林业底子薄。克服劣势、寻求发展,成了林业站班子的追求。

经过不断的摸索和尝试,依托交通、抓住资源、多种经营、创办实体的发展策略逐渐成形。林业站利用地处闹市和交通要道的位置优势,办起了“吹糠见米”的短、平、快项目。木材购销市场、锯木加工厂、招待所、苗圃等经济实体在漆河镇如雨后春笋。这些“当年投入,当年见效,集生产、服务、经营于一体”的生产经营方式,年创纯利润30余万元。与此同时,“一年投入,常年管理,多年有回报”的阶段性项目也如火如荼地展开。站里的1.2万余株椪柑、无核橘、蜜柚、枇杷、水晶梨和奈李等,现已挂果受益。他们还引进资金,办起了单板和夹芯板加工厂、儿童玩具厂,不仅促进了乡镇林产工业的发展,而且解决了返乡农民工的就业难题。

发展林业 决心不变

漆河镇林业站着力引导林农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兴办专业合作社。在国家和省里油茶产业发展政策的鼓励和扶持下,林业站投入300万元资金,引进油茶良种壮苗20万株,创办了油茶专业合作社,开发优质油茶基地2000亩。在合作社里,林农只需提供土地,做好培优管护工作,其他诸如整地、肥料、农药、种苗、技术和销售等问题,都由林业站负责;销售完成后,林业站与农户对收益实行二八分成。

投入300万元发展油茶,却只拿两成收益,林业站图的是什么?

“不图名,不图利,只为林农有收益;少为当前着想,多为长远考虑。”站长胡官清脱口而出。他还跟中国绿色时报记者算起了一笔账:油茶挂果后,每亩可产油15公斤左右,按每公斤40元计算,一年的收益相当可观。如今,这2000亩油茶基地已成为湖南省林业厅推广油茶新品种的示范基地。

服务林农 宗旨不变

由于历史原因,漆河镇有相当一部分经济林已经成为“老弱病残”。为此,林业站科技人员提出改良措施,引进良种壮苗,帮助果农高接换冠。由林业站牵头成立的漆河镇庭园林业协会,共举办庭园林业技术培训班12期,培训500人次。现在,全镇庭园林业种植面积已发展到3万多亩。

在林业站的公示栏上,记者看到,2010年,全镇林木采伐指标全部公示到各行政村,具体到各家各户,实行阳光操作。

林业站以营林为基础的绿色产业也办得有声有色。2001年,林业站自筹资金在新明、列桥、聂坪、刘家咀、重阳、黄土峪等6个行政村租赁土地2000亩,栽植杨树14万株,现立木蓄积量已达1.2万立方米,开始采伐收益;兴办的3000亩桤木林基地,为工厂提供大量工业原料用材;与村里联合兴办的黄婆、牛山峪、罗汉山3个合作林场,经营面积3000多亩,立木蓄积量超过1万立方米。

谈到林业站今后的发展思路,胡官清说:“兴林富民的目标不变,发展林业的决心不变,服务林农的宗旨不变,这就是我们的总体发展思路。下一步,将以林改为契机,继续挖掘山地资源潜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转变职能,促进漆河林业更好更快发展,让林农过上幸福生活。”

(来源:中国绿色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