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北植与南植合并成“国家植物园”提上日程

2010年02月02日 09:40中国风景园林网

中国园林网2月2日消息:近日,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公布2010年工作计划,重点加强公园保护和规划建设,北京植物园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拟合并,将建成国家植物园,北京植物园“温室规划发展区”中的佟峪村住户将开始搬迁,进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北京植物园与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仅一街之隔,因北京植物园简称为“北植”,故街南侧的中科院植物园常被称为“南植”,“北植”以游览和科普为主,“南植”以科研为主。两植物园原本是一家,是1956年经国务院批示,中科院与北京市联合成立的北京植物园,后因文革等历史原因,逐渐形成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北京市园林局分别领导的两个独立的植物园。

北京植物园座落于西山脚下,于1956年开始建园,是集植物科学研究、植物知识普及、游览观赏休憩、种质资源保存、新优植物推广等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植物园,到现在已建成园林绿地200公顷,由植物展览区、名胜古迹区,科研区和自然保护区组成。园内引种栽培植物10000余种(含品种)近150万株,收集栽种植物3000余种,是目前我国北方最大的植物园,也是专门从事植物引种驯化理论研究和实验的科研基地。全园以植物展览温室为中心,共13个展室,栽有1500多种热带、亚热带植物,园区展览温室是目前亚洲最大,世界单体温室面积最大的展览温室。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园地处北京市香山东南,以引种栽培珍稀濒危植物和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植物为主,进行北方野生植物迁地保护研究,发挥野生植物资源,总结植物引种驯化的理论和方法,是北方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和持续利用研究和科普教育的基地。该园现有土地面积56.4公顷,其中展览区20.7公顷,试验地17.2公顷,展览温室1820平方米,试验温室3000平方米,已建成树木园、宿根花卉园、月季园、牡丹园、中草药园、野生果树资源区、环保植物区、水生和藤本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区、热带亚热带植物展览等10余个展区和展室,栽培植物6000余种(含品种),其中乔、灌木2000余种;热带亚热带植物1620余种;花卉近500种(含品种);果树、芳香、油料、中草药、水生等植物1900余种。收集种子标本75000余号,22500余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并与60多个国家(或地区)300多个单位有植物种子交换关系。

北京市植物园的建设,自“七五”至今,一直被北京市列为重点建设项目,累计投资4.78亿元,先后建成牡丹、芍药、碧桃、丁香等十多个园区,形成山水相依、自然和谐的景观风貌,在科研方面也不断取得进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学院北京植物园利用科研和技术优势,引种栽培稀有濒危植物和有重要科学、经济、观赏价值的植物6000多种(含品种),汇集一大批科技人员,在濒危野生植物迁地保育的基础生物学理论与技术等领域开展系统研究。两园共同形成了一座具有优美的园林外貌和丰富的科学内涵的旅游景区。

早在2003年,侯仁之、陈俊愉、张广学等11位院士就联名给胡锦涛总书记写信,提出“关于恢复建设国家植物园的建议” ,并指出“一流的植物园应该同时具有高水平的科学内涵和艺术外貌” 。2004年1月,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先后对院士建议书作出重要批示。随后,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和北京市市长王岐山等领导分别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研究落实,抓住机遇,推进国家植物园的立项建设。

据悉,两植物园曾在2006年共同举办了“北京植物园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当时两个植物园就已达成初步意向,拟结合目前现状,参照当前世界先进植物园的发展趋势,重新进行统一规划,形成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同管理、协调建设的一个整体的国家级北京植物园,力争在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国民进行环境教育、提升北京国际大都市地位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来源:中国风景园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