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铸就“美丽合肥”

2010年12月27日 10:50合肥日报 李梅 黄小建 王弘毅 王永亮

中国园林网12月27日消息: 核心提示

“绿化大会战是合肥市民生活质量提高的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和契机。它是一个工程,更是一种历史的伟业。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行业一个部门的问题,还是关系到我们能否科学发展,能否可持续发展,能否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大事情。从事绿化大会战的活动,你们谱写了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在绿化大会战当中塑造着一个城市的文明心态……”昨天上午,来肥采访的《中国绿色时报》总编辑厉建祝,对合肥人发出了这样的鼓励。

当前合肥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绿化大会战及“植树造林、清洁家园”活动,在庐州大地奏响了“绿色畅想曲”。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城市发展愿景,越来越近。

绿化造林打造“森林合肥”

今年10月份,全市绿化大会战开始以来,全市三县、四区和三大开发区都积极投身其中。一场全民参与的大会战在庐州大地展开。根据全市的绿化大会战实施方案,此次绿化大会战共实施工程项目130个,计划总投资10.5亿元,新建公园19个,新增游园7个,新增城市绿化832万平方米,改造绿化51万平方米,成片造林1.8万亩。

截至12月10日,全市城市绿化大会战已开工项目80个,完成绿化面积197万平方米,栽植乔木11.9万株,花灌木48万余株,完成投资2.3亿元;正在招投标项目7个,绿化面积约57万平方米,计划投资6733万元;正在规划设计项目50个,绿化面积563万平方米,计划投资5.5亿元。

为了实现森林城市的梦想,合肥计划在未来5年植树60万亩,到2015年合肥的森林覆盖率将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在即将到来的2011年,合肥的植树造林目标已经确定,即以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巢湖岸边以及秸秆禁烧区等为重点区域,以成片造林、农田林网、村庄绿化、绿色长廊建设、苗木花卉产业等为重点内容,计划成片造林9.8万亩、农田林网建设2万亩(庇护面积)、绿化村庄200个、绿色长廊建设200公里、渠道绿化300公里,建设高速公路南环段绿色长廊和合安高速、合武高铁绿色长廊。

据了解,此次在全市开展的植树造林活动,将按照“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坚持以明晰产权为核心,创新林业产业化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把生产经营权落实到企业、大户和农户手中。成片造林项目要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确定投资建设主体,农田林网要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将林木所有权确权给农户。渠道和绿色长廊林木要确权给大户或农民,村庄绿化树木确权给农民。

与此同时,在植树造林中坚持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思路,鼓励企业和大户租地造林,农民以土地使用权入股,与企业、大户合作造林,打造苗木花卉基地,商品林基地和企业原料林基地。

清洁家园让城乡“美上加美”

12月26日下午,在包河区大圩镇许贵村附近的乡间小路上,不时可见墨绿色的垃圾桶如同“环卫哨兵”一般,看守着这片宁静乡村的环境卫生。从原来的“脏乱差”到现在的“清清爽爽”,附近的农民无不感叹: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和清运,让周边的环境“大不一样”。

包河区按照城市社区管理和垃圾日产日清的要求,强化乡村环卫管理网络建设,组建农村专业保洁队伍,将城乡一体化作为“清洁家园”的重要举措。在辖区内建设了标准化垃圾收运场所,按照“环境卫生城乡一体化推进到哪里、露天垃圾房(池)拆除到哪里”的目标,拆除露天垃圾房(池),配备标准化的垃圾收集桶、垃圾压缩车,实行“桶换桶”作业,杜绝垃圾裸露,避免二次污染。据统计,大圩镇共拆除破旧露天垃圾收集房(池)249座,硬化面积3000多平方米,配备240升标准化垃圾收集桶1040个,配备小型垃圾收集车1台、3吨后装挂桶式垃圾压缩运输车1台。

事实证明,只要管得好,完全可以消除农村地区的“脏、乱、差”,完全能把农村的环境变得与城市齐头并进。包河区在大圩镇主次干道沿线和集镇道路、小区内部道路、乡村旅游景区道路两侧合理布置果皮箱(桶),结合大圩镇实际,在花园大道、环圩西路、葡萄园路等道路两侧,共布置果皮箱130个。

包河区城管局负责人形象地说:“过去村民是‘回家大包小包,出门乱丢乱弃’,而现在变成了‘回家大包小包,出门一包垃圾’,村民们体会到了垃圾袋装化的好处,自觉地将垃圾倒进新设置的垃圾桶。群众之间还相互监督、互相提醒,文明生活方式蔚然成风。”

一时间,“清洁家园城乡一体化”的“合肥模式”引起了省内外其他地区的广泛关注,南昌市西湖区、九江市浔阳区、芜湖市、淮北市等城市或县区先后组团来我市学习农村环卫治理的“合肥经验”。

推荐阅读:

合肥路边冬季也能欣赏“森林”美景

全面实现“森林浙江”剑指宜居环境

合肥未来五年将增60万亩森林 森林城市将成新名片

今冬明春厦门市将造林4万余亩 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打基础

(来源:合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