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9日消息:在嫩江流域上有一块宽165公里、长300公里、面积2.08万平方公里的嫩江沙地。我市则有6个地区处于嫩江沙地范围之内,全市的沙区总面积5028.7万亩,也是全省防沙治沙的重点地区。五年前,由于缺林少树,有的地方还存在着乱垦殖的现象,我市存在着水土流失、沙化严重,土壤肥力降低,风蚀、水蚀、旱涝、早霜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情况,全市沙化面积逐渐形成规模也成为全省关注的焦点。“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市将防沙治沙列为全市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加快了沙地治理的步伐,并取得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五年来,我市形成了坚持“沙化平原农业区,重点规划小网格、窄林带的防风固沙林网;沙化草原牧区,重点规划网、带、伞、疏、片相结合的草牧场防护林;村屯、城镇附近和公路两侧集中连片的沙化区,重点规划网、带、片相结合的防风固沙林,把沙地治理与沙地开发相结合;流动和半流动、半固定的沙丘区,重点规划宽带或大片防风固沙林,固定流沙,控制其扩展和漫延”治理思路,保证了防沙治沙工作的科学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五年来,我市在沙荒地造林上始终坚持突出重点,紧紧抓住三年大造林的有利契机,以沙地治理,以生态地位重要、生态条件差、急需治理的乡村,以防沙治沙、水土流失治理、农田防护林优化更新和宜林荒山荒地绿化等工程项目为重点,做到了集中连片搞突破,规模推进上面积。全市共营造治沙千亩以上片林16个,500-1000亩片林36个,100-500亩片林389个,50-100亩片林1752个。
五年来,在治沙造林上,我市始终把标准质量作为生命线来抓,全面提高防沙治沙的标准质量。全市探索出了在沿江沿河沙地造林的泰来县、富裕县规模造林模式;在沙化耕地农田防护林建设的龙江县、甘南县农田林网化的模式;在林果开发上总结推广了昂昂溪区建立林果生产基地的模式;在沙地综合治理上总结了泰来县庄园式治沙模式和龙江县杏山乡六合村“山水林田草,路村井电畜”治沙模式;在沙产业与旅游业开发的水师营镇的模式等极具典型示范和推广价值的沙地综合治理典型模式。
五年来,我市还利用沙地资源,大搞产业开发,建立了林果基地、沙产业基地,把沙地治理与产业开发相结合,与治穷致富相结合,点沙成金,提高了防沙治沙的综合效益。全市沙区发展山杏6.55万亩,樟子松嫁接红松2万亩,沙棘1.03万亩,种桑养蚕3200亩,果树3.276万亩,建果园1610个,年产水果9600万公斤,年创产值上亿元。泰来县通过发展沙棘产业,与北京汇源集团公司合作,已创出了国家级的汇源沙棘饮料知名品牌。目前,全县沙棘种植面积已达1万亩,辐射8个乡镇,100个农户,可为农民增加收入400多万元。
“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治沙造林资金2.2亿元,完成治沙人工造林面积39.5万亩,封沙育林25.2万亩,治理沙化土地222.7万亩,比防沙治沙目标责任书中的目标任务高出12.7%。由于有林地面积的增加和草原植被的恢复,在全市初步形成了网带片、乔灌草相结合的区域性防风固沙林体系,使860多万亩的沙化和潜在沙化土地得到控制,192万亩受风沙危害的农田实现了林网化,有效改善了沙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初步形成了良性小气候,粮食产量提高15%。今年,我市风沙口治理工程还被推荐为国家级的优质工程。
推荐阅读:
(来源:齐齐哈尔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