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1月24日消息:昨日,登上黄鹤楼俯瞰,周边一处处“空间花园”各具风姿。我市计划为黄鹤楼视线范围内的36处屋顶“染绿”,第一批12处屋顶绿化现已完成。
今年,我市首次提出治理“空中荒漠”的响亮口号:除了绿化78处屋顶以外,全市还计划在14座桥梁、通道栽花种草,试点2—3处内环线临街墙体绿化,增加“绿视率”。
山水资源丰富的自然秉赋,加之“两型社会”建设重任在肩,武汉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脚步正不断加快。
鲜花绿意点缀三镇街头。3年来,全市7个中心城区共计建成110个街头小绿地,105处园林小景成为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绿化也扮靓了老社区。2008年至今,连续3年对老社区实施绿化改造,285个老社区有了“后花园”。
绿意,随着城市建设延伸。各重点工程的配套绿化及时跟进:武汉大道梨园广场至岳家嘴路段将建成绿化示范段,武汉火车站及周边道路、天兴洲大桥沿线均将大面积建绿,三环线沿线两侧将建成主城区内规模最大的风景林带。
绿化不是“面子”工程,关键要让群众享受建设成果。今冬明春,中心城区将新种植10万株大树,覆盖400余条街道,给“火炉城”撑起片片绿荫。今年,我市还在42处渠划岛栽植了遮阴树,让市民等候过马路时不受日晒之苦。
惠民绿化赢得市民热情响应。今年3月,我市在60个社区和5个公园设立送花点,发放5万册《养花基础知识手册》,60余万盆花卉盆栽被市民免费抱回家中,全民养花种草。这项活动将每年坚持开展。
林城相融,林水相依。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长江干流和“蛇山—龟山—九峰山”为十字形,构筑起两轴两带、三环六楔、多廊多核的环形、网状、放射式城市森林体系。“两江四岸”江滩公园已形成全长26公里、总面积290万平方米的江滩森林景观带。
“两型”理念渗透绿化工程的各个环节。已基本完工的黄鹤楼公园地下停车场复合利用土地面积约1万平方米,地下两层停车场,地上部分结合蛇山山体和植被景观设置数十个大型旅游客车停车位。百步亭游园建蓄水池收集天然雨水灌溉植物,三阳路等立交桥绿化采用滴灌技术,有效节水。
据统计,全市绿地面积以平均每年324.7万平方米的规模递增。2006年,武汉摘取“国家级园林城市”桂冠。今年,“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又花落武汉。
推荐阅读:
(来源:长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