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资源:挥霍和保护的艰难博弈

2010年10月14日 09:37经济参考报

中国园林网10月14日消息:森林资源:挥霍和保护的艰难博弈

地球曾发生过五次大规模生物灭绝事件,如今,人类活动可能正使地球经历又一次生物大灭绝险境。森林是世界上最大的“储碳库”,是数以万计生物繁衍生息的重要栖息地,森林涵养水源、保护土壤和为人类提供多种资源。保护森林,就是拯救地球,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因此,有越来越多的国家采取切实措施,保护森林、积极植树造林,以更好地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持续发展。

森林: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能量源之一

森林具有多种功能,她像母亲一样哺育着圣灵万物,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资源。有了森林,生态系统就能保持平衡,自然界就能保持良性循环。

最大的“储碳库”

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和挑战,主要原因是由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多而形成了温室效应。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科学家史蒂文?舍伍德和美国珀杜大学的马修·休伯在分析未来300年内全球气温升高的潜力及其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之后得出结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气温升高,到2100年地球的大部分地区都将不再适宜人类居住,某些地区甚至将出现前所未有的炎热气候。

应对气候变化,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降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含量。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碳水化合物,并以生物量的形式固定贮存下来,这个过程国际上把它叫做碳汇。通过光合作用,使消耗的二氧化碳与释放的氧气保持平衡。地球上所产生的全部氧气有2/3来自陆地植被,主要是森林。全世界森林放出的氧气,超过全世界人口呼吸总需要量的10倍,一年可为人类处理掉上千亿吨二氧化碳。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讲,森林具有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固碳效益的特性,是固态的碳,是地球碳循环的重要载体,是维持空气碳平衡的重要杠杆,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 .15万亿吨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

保护森林,就能保护自然界的生态系统平衡,保持自然界良性循环。

哺育着生命繁衍生息

森林哺育着数以万计的动植物繁衍生息,也为人类的生存、生活和文化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在亚马孙河流域,一棵大树上寄生着上千种昆虫,砍掉一棵大树,就意味着这些生命无处栖身甚至消亡。

婆罗洲又称加里曼丹岛,面积75 .5万平方公里,是全球第三大岛。岛上多山,山上有2.2万平方公里的热带雨林。赤道气候让这里一年草木葱茏,夏季从3月一直持续到10月,适合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息。19世纪50年代,英国生物学家华莱士在这里找到了1000个新物种。接着婆罗洲不断刷新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几乎每深入热带雨林一公里,就会发现一个物种。在过去的几年里,婆罗洲平均每个月都会发现三个新物种。但令人不安的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婆罗洲每年有超过800平方公里的森林消失。

因毁林和森林退化,导致地球物种加速灭绝。据联合国有关组织测算,全球毁林和森林退化造成的损失每年高达两万亿至4.5万亿美元。2010年5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报告指出:人类活动使物种正以比自然淘汰高1000倍的速度灭绝。科学家们呼吁,国际社会、各国政府和广大群众,对于保护森林从而保护生物多样性切莫掉以轻心。

哪里有森林哪里就有水

世界主要河流的源头,其中有许多在某一时期曾被森林覆盖,因而集水区得以很好的保护。哪里有森林,哪里就有水。

观测资料显示,森林区比无林区的降水量最多可增加25%。森林涵养水源,每公顷森林地面的凋落物层,能吸收11吨到33吨水,林地水分下渗率是农耕地和牧草地的三到12倍,在月降水量不超过80到90毫米时,林地无地表径流发生,森林可使降水的50%到80%渗入地下,一亩林地至少比一亩无林地多蓄水20立方米,每公顷森林每天从地下吸收70到100吨 水 ,森 林 的 蒸 散 量 比 海 水 蒸 发 量 大50%,森林土壤的蒸发量只有无林地的40%到80%。

历史考证表明,我国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都曾分布着大量的森林。从农业文明诞生开始,人类的焚林猎垦活动对森林的破坏逐渐加大,黄帝时,我国森林覆盖率为64%;至4000年前的夏代时降至60%,降水量仍比现在多200毫米以上,春秋时期,我国森林覆盖率降至约50%,降水量仍比现在多100毫米以上;2000年前,我国的森林破坏和环境退化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北方地区。目前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低于全球26%,年均降水量比全球平均降水量少100多毫米。如果能把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约45%,那么我国年均降水量将增加100毫米以上,可能达到目前全球平均水平。

保护土壤和农林协调发展

随着森林面积缩小和过度开垦,全球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荷兰国际土壤文献资料中心的科学家数年前曾估计,人类已经造成近2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退化,面积超过美国和加拿大面积的总和。在发展中国家,大量可耕地由于人为引发的侵蚀和沙漠化而逐渐丧失,已经直接影响到2.5亿人的生活。

科学研究表明,破坏和减少森林就会增加碳排放,林地转化为农地的10年后,土壤有机碳平均下降30.3%,同时导致水土加速流失。据统计,2005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退化、沙化、碱化草地面积135万平方公里。耕地难以增加,首先是受到水资源的制约,在现有的耕地中,受干旱、陡坡、瘠薄、洪涝、盐碱等因素影响,中低产田占2/3。专家们提出,要从传统的农林水分离式发展模式转向农林水一体化发展,而实现农林水一体化发展主要措施是退耕还林。

美国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实施一系列保护土地和环境的政策,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保护与储备计划”,1985年开始实施这项计划时,退耕面积约占美国耕地面积的1/10。

为人类提供丰富多彩的资源

森林被称为人类进化的“首发站”,石器和木柄结合在一起形成的石斧,成为人类用来砍伐树木、搭棚架舍的主要工具,借助石斧又能猎取动物,人类开始食肉。“钻木取火”堪称人类第一项伟大的发明,是人类史上最早一次技术革命。随着科技进步,森林将为人类提供越来越丰富多彩的资源。

联合国粮农组织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世界立木蓄积量为3840 .07亿立方米,其中巴西占21.2%,俄罗斯占21%,美国占9.1%,加拿大占8.6%,中国占3.4%,以上五国的立木蓄积量占世界立木蓄积量的63.3%。

森林以其占陆地生物物种50%以上和生物质总量70%以上的优势,成为各国新能源开发的重点。专家估计,到21世纪中叶,各种生物质能替代燃料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不是大规模毁林,主要是利用林木的果实或废弃林木提供燃料。我国现有林木生物质中,每年可用于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生物量为三亿吨左右,折合标准煤约两亿吨。我国现有木本油料树种总面积超过400万公顷,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植物有154种,利用现有林地还可培育能源林1333.3万公顷,每年可提供生物柴油500多万吨,木质燃料近四亿吨,折合标准煤约2.7亿吨。我国药用资源种类达12694种,其中药用植物11020种,药用动物1590种,这些动植物药用资源的绝大多数种类都源于森林,森林是重要原材料生产和供应的重要场所。

大自然给人类的不均等馈赠

在人类初期,全球森林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3,达76亿公顷。2010年3月联合国粮农组织发布的当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显示,目前世界森林面积为40亿公顷,约占地球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面积)的31%,人均森林面积0.6公顷全球人工林面积2.64亿公顷,占世界森林面积近7%。《报告》说,从森林功能看,全球商品林面积接近12亿公顷,生物多样性保护林面积超过4.6亿公顷,防护林面积3 .3亿公顷,分别占世界森林面积的30%、12%和8%。

目前,全球森林资源一半以上集中分布在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和中国。美洲森林面积最大,其次是欧洲和亚洲。

北美地区土地面积占世界土地面积的16%,森林面积6.77亿公顷,占世界森林面积的17%。北美地区大约1/3的土地被森林覆盖。多样性的气候条件形成了从潮湿热带到温带区域的丰富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

美国森林面积30308.9万公顷,占美国土地面积的33 .1%。美国森林的58%为私有,私有林在美国东部,公有林在西部占主导地位。

加拿大森林面积31013.4万公顷,占加拿大土地面积的33.6%,每千人森林面积达9520公顷。在加拿大,92%的森林为公有。2003年,国家加大投入,并按照国家森林战略进行经营管理,以满足多种需求。加拿大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第三方认证的森林(超过1.34亿公顷)。迄今,年采伐量仍低于森林生长量。

墨西哥森林面积6423.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3 .7%。在墨西哥,8500个合作农场或其他社区组织拥有约58%的全国森林,政府只为愿意把森林用于提供环境服务而非生产木材的社区提供补偿金。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森林面积85992 .5万公顷,占该地区土地面积的47.3%,占世界森林面积的22%。[分页]

巴西森林面积47769.8万公顷,占巴西土地面积的57.2%,相当于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森林面积的55.6%。巴西热带雨林是世界上生态系统保持最好的地区之一,但是由于过度采伐,“地球之肺”———热带雨林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短短50年间,有17%的亚马孙热带雨林从地球上消失。巴西环境部长玛丽娜·席尔瓦警告,经过详细的卫星监测数据分析,2007年亚马孙热带雨林毁坏面积可能达到17000平方公里。联合国发表的一份报告介绍,随着各国最终开始履行关于保护动植物物种的承诺,对原始森林的破坏已降至20年来的最低水平。

欧洲土地面积约占全球土地面积的7%,森林面积达100139.4万公顷,占欧洲土地面积的44.3%,相当于世界森林面积的近1/4。在西欧,70%的森林为私人拥有,到20世纪90年代,东欧大部分国有森林归还给原来的私有者。在欧洲砍伐森林速度一直低于增长速度,欧洲森林面积有可能持续扩大。

俄罗斯森林面积80879万公顷,占欧洲森林面积的80%以上。

非洲森林面积63541.2万公顷,占非洲土地面积的21.4%,相当于全球森林面积的16%。非洲森林面积也在迅速减少。据统计,从2000年到2005年,非洲森林面积每年减少400万公顷,大部分森林损失发生在森林面积较大的一些国家。迄今为止,把森林变成小规模的永久性农业用地一直是非洲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但在将来,大规模的农业投资可能称为森林砍伐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

西亚和中亚是世界上森林面积最小的地区,约4358.8万公顷,占西亚和中亚土地面积的4%。绝大部分森林资源又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西亚和中亚地区大约75%的土地干旱、生物生产力低。植被种类包括中亚和阿拉伯半岛的沙漠灌丛,波斯湾沿岸小片的红树林以及中亚地区的高山草甸。由于森林覆盖率低,森林外树木,具有重要的生产和保护功能,尤其是位于农田和其他林地的森林外树木。

亚 洲 和 太 平 洋 地 区 森 林 面 积 为73424 .3万公顷,占该地区土地面积的25.8%。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包括大洋洲、南亚、东南亚和东北亚。

大洋洲森林面积20625.4万公顷,占该地区土地面积的24.3%。澳大利亚土地面积的87%处在海拔500米以下,澳大利亚政府鼓励在雨量较少、土地退化和有利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区发展农场林业。根据国家林业政策,1997年联邦政府与各州政府达成地区森林协议,目的在于保护森林为当代和子孙后代提供环境、社会、经济和自然遗产的全部价值。新西兰森林面积830 .9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1%。

南亚森林面积7923 .9万公顷,占南亚土地面积的19 .2%。印度森林面积6770.1万公顷 ,占印度土地面积 的22.8%,相当于南亚森林面积的85.4%。

东南亚森林面积20388.7万公顷。

东北亚森林面积24486.2万公顷,占东北亚土地面积的21.3%。日本人口多,土地面积小,却是一个森林大国。日本土地面积3645万公顷,每平方公里351人。日本森林面积2486.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68.2%。日本森林中由林野厅管辖的国有林面积占30%,还有由各大学管辖的实习林以及其他省厅管辖的国有林,此外为集体林和私有林。

中国森林面积19729万公顷,占中国土地面积的21.2%。中国幅员辽阔,气候多样,森林资源丰富,但人均森林面积明显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据统计,中国林地面积居世界第五位。但是,世界人均林地面积为16.3亩,中国人均只有1.6亩,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8%;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人均森林蓄积量的1/8。

森林经营理论的历史和今天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反映了人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价值观。

中国古代林业传统不仅孕育出了具有预见性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而且在这种哲学思想指导下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对未来林业可持续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保护森林并不排除“顺时取物”,而是不能杀鸡取卵、竭泽而渔。

2000多年来,森林经营理论和思想不断发展和完善。1795年德国林学家哈尔蒂希提出“森林永续经营理论”,强调森林经营既要满足木材产品的永续供应又不使森林面积减少。1898年德国林学家盖耶提出“接近自然的林木”理论,强调森林生态效益的重要性。1953年德国林学家迭特里奈提出“林业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理论后,联邦德国政府逐步确定了以森林物质生产、环境保护和精神效益为核心的林业发展战略目标。20世纪70年代,美国林业经济学家克劳森和塞乔等提出了“林业分工论”,强调以森林多种效益主导作用为经营指导思想。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国林学家弗兰克林提出“新林业”理论,它特别强调森林的生态效益。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以后形成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思想,不仅丰富了以前森林经营理论的内容,而且将可持续经营作为森林经营和林业发展的目标,大大丰富了森林经营理论的内涵。

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很多国家采取的主要措施有:1、建立健全森林或林业法律法规;2、实施促进林业发展的税收政策;3、防火和治理病虫害;4、加强宏观监管。虽然采取了这些措施,但全球森林面积仍在缩小。联合国粮农组织《2010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显示,在2000年至2010年期间,全球每年有约1300万公顷森林被转为它用或因自然原因消失,仅比20世纪90年代年均约1600万公顷减少300万公顷。即使停止砍伐,天然林或原始森林中的一些树木也会生老病死,森林面积也将自然缩小。为保护森林并继续扩大森林面积,关键是要积极进行植树造林。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世界人工林面积已达1.87亿公顷,其中亚洲约占60%。人工林面积居世界前10位国家的人工林面积占世界人工林面积的80%,这些国家依次为:中国4508万公顷,印度3258万公顷,俄罗斯1734万公顷,美国1624万公顷,巴西498万公顷,泰国492万公顷,乌克兰443万公顷,伊朗228万公顷。在近1.9亿公顷的人工林中,近一亿公顷是工业造林,将来可以成为巨大的木质资源供应源。

由于全球每年新增林地面积超过700万公顷,在2000年到2010年间,每年森林面积净损失已从20世纪90年代的830万公顷下降到520万公顷。现在日本森林的40%,即1040万公顷为人工林,值得指出的是,日本国有和私有林中的人工林占比都在上升,国有林和私有林中的人工林比例,已从扩大造林初期1957年的分别为18%和26%,扩大到1995年的分别为31%和46%。

从2004年开始、历时五年完成的我国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显示,我国森林面积达到29 .32亿亩,森林覆盖率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8.6%上升到20 .36%。我国现有人工林面积达9.25亿亩。2010年1月德国智库慕尼黑经济研究所发表公报介绍:中国的人工林面积占全球人工林面积的7.3%。2009年9月在联合国举行的气候变化峰会上,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要大力增加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等建议,并承诺到2020年,中国森林面积要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第七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为实现这个目标,提供了基本依据和基础。

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城市森林总体规划,德国科隆市100多年来始终把绿地作为城市的骨架,前苏联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完成了城市林和市郊林的规划体系,目前仅莫斯科就有11个天然林区、84个公园、720个街道公园和100个街心公园,占市区面积的40%。我国可供林地种植的土地面积实际上比较有限,但是,我国城镇和村落仍有扩大植树造林的广阔空间。中国应在现有的500多个大中城市、2800多个县城和360多万个村落积极进行植树造林。

澳大利亚著名科学家、国立澳大利亚大学微生物学教授弗兰克·芬纳日前在《澳大利亚人报》上撰文指出:“受人口过剩、环境破坏和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人类将在一个世纪内消亡,人类没有太多的时间来做出补救。我们并不这么悲观,我们认为,只要各国协力合作,保护森林特别是积极植树造林,逐步改善环境,人类一定能够与自然和谐持续发展。

推荐阅读:

江西:林木遭洪灾冰冻虫害均可赔

柳州国际奇石节首设台湾专题展 150件台湾奇石参展

河南:30万亩森林获补贴 补贴标准为每亩100元

我国面积最大的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森林覆被率持续提高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