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27日消息:“鸳鸯也喜欢上了大理,今年首次来到洱海安家落户,我们现在观测到的鸟类从过去的6种增加到20多种,并且数量连年递增。”大理野生动物监测站站长张佐柱在古城北门遥指树林中栖息的白鹭兴奋地说。3年来,白鹭、牛背鹭、夜鹭、池鹭从500多只增加到近3000只,在喜洲、海东、满江、河尾等地朝夕与人和谐相处,这是大理市发展生态林业带来的喜人变化。
花红柳绿,流水潺潺。大理镇龙龛村白鹤溪边长3300米的弹石路两旁,黄花槐、杜英、大青树、柳树、冬樱、叶上花等构成了一道靓丽风景。龙龛村党支部书记李振中自豪地说:“这是全市第一条村镇绿化示范道路,总投资达120多万元。过去,村里人多地少,绿化工作很弱。现在,全村就像生活在一个风景区里,旅游业也发展起来了。”大理市从2005年启动村镇绿化示范工程,与保护洱海、保护田园风光、新农村建设和绿地认养、认建相结合,政府共投资苗木补助和其它费用达1205.2万元,各镇组织辖区内适龄公民以义务植树的方式完成造林整地、种植等工程,林业、共青团、妇联、武警等积极行动起来建立各种示范工程,目前,全市实施村镇绿化535公里、绿化小区608.8平方米、种植大青树10196株,初步展现出大理“山水园林城市”新形象。
沿着弯弯曲曲的山道记者来到太邑彝族乡太邑村,华山松、核桃树染绿了山川,空气清新宜人。山赖可村民小组组长李雄指着门口的一棵核桃树告诉记者:“这棵15岁的核桃树是我给女儿的‘陪嫁树’,现在一年核桃收入近千元。”全组24户近几年来家家种核桃,收入低的近万元,高的有3万多元。格里坪村民小组村民李兴贵是“全国绿色小康户”,他家的核桃树从原来的10多棵发展到目前的1000多棵,已经有一半挂果,年收入达6万多元。市林业局局长章义说,大理市积极发展核桃产业提升全市林业生态功能和增加农民收入,从2008年到2012年要新增核桃27万亩,形成30万亩核桃基地,政府确定投入1780万元对核桃产业予以扶持。目前,全市已建成核桃基地7.92万亩。
据了解,近几年来大理市财政以每年不低于500万元的资金投入林产业基地建设。目前,全市完成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27.95万亩,在洱海流域实施公益林建设27.2万亩,完成退耕还林工程建设8.25万亩。全市林木绿化率超过54.9%,森林覆盖率达54.86%,大理市由此获得了“全国绿化模范市”殊荣。
推荐阅读:
(来源:云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