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26日消息:24日夜间和25日早上,哈尔滨市再次降雨。面对5月份的持续干旱和进入6月以来的频繁降雨,业内人士称“今年的天气很异常。”
5月干旱属极端气候事件
实际上,4月初气温的迅猛回升已为哈尔滨市今年的异常天气打下了“伏笔”。不过,在气象学家看来,真正的异常要数5月份的那场持续干旱。“往年我们都不发干旱橙色预警,可是今年发了”,市气象台副台长陈莉告诉记者,中国气象局已将这场影响整个东北及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大范围气候事件定义为“极端气候事件”。
可是随后的天气变化却有些“戏剧性”。进入6月份后,哈尔滨市迅速由高温少雨转为低温多雨,整个6月除中下旬的个别日子,几乎天天下雨,局地阵雨更是没有断过。“多雨、低温、寡照延迟了幼苗生长,不利于农业生产”,陈莉对此表示担忧。
6月末持续大风更是罕见
分析近两个月的天气转折,陈莉认为,环流从纬向性向经向性转变是主要原因。据介绍,5月份,环流纬向性占优势,北方的冷空气下不来,冷暖空气无法交汇,导致迟迟无法形成降水。而到了6月份,环流的经向性变强,东北冷涡长时间维持在哈市上空,使降雨增多,特别是局地阵性降雨不断。6月8日、9日,木兰县一天降水量超过100毫米,出现了内涝。
除干旱、多雨,异常天气也离不开大风“凑热闹”。5月29日,哈市出现7级大风。受强低压影响,6月20日的狂风达到了8级,在这场持续了一天的大风中,市区内不少广告牌被刮倒,一些树木甚至被连根拔起。陈莉告诉记者,哈市6月末很少出现如此大风,而持续时间之久更是罕见。
极端气候与闰五月无关
天气如此强烈的反差使一些人将原因归结为闰五月,气象专家不认同这种观点。陈莉认为,闰月是我国农历历法中常见的现象,天气冷与之没有关系。分析今年的异常天气,要从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上找答案。她告诉记者,国际上很多科学家认为,随着人类活动增多,尤其是化石燃烧和热带雨林的采伐,导致全球变暖,产生温室效应,极端气候事件发生频率因此增多。不过极端气候成因很复杂,反馈机制也很复杂,很难从机理上解释。
陈莉介绍说,现实情况是,一个月的短期气候预测准确度能达到60%-70%就很好了,一场局地大暴雨也很难提前3-5天预报出来,不过气象部门会根据雷达和卫星随时进行临近预报。
推荐阅读:
(来源:哈尔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