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22日消息:今年前5个月,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我市经济下滑一度达到谷底。所幸,随着扩大内需各项措施的逐步实施,在政府各部门、10县(市、区)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经济出现回暖迹象的大环境中,我市经济出现不少积极变化。本报从今天起,陆续刊发介绍各县(市、区)扩内需、保增长、保民生的措施、经验及亮点,以期全市上下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积极应对,真抓实干,共克时艰,推动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近一段时期,晋源区古城营村人来车往,热闹非凡。由这个村种植的各类草花不仅摆进中、高考考场,还行销吕梁、忻州等周边地区。而以花卉苗木种植、销售为主导的都市现代农业已发展成为晋源区农民增收、财政增长、兴区富民的主导产业。据了解,晋源区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7100亩,占全市花卉种植面积的75%以上,花卉苗木年产值2.2亿元,约占该区农业总产值的17.1%,拉动全区农民人均增收947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5%。今年前5个月,花卉苗木产业创出近亿元产值。
从菜农到花农
古城营村是晋源区涌现出来的花卉种植专业村之一。全村共有500户花农,其中至少有2/3的花农是从菜农转行来的。在古城营村的一间花棚内,一位花农跟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就是这块地,以前种菜一年累死累活,最多只能挣个万儿八千的。去年,俺家共销售12万盆草花,利润大约有六七万元左右。”
从担忧“连牛都不吃”、村民们思想上难以接受到发展成为全市最大的草花基地,古城营村用了整整9年时间。9年前,对于村党支部书记杜毛清及绝大部分村民来说,万间温室、千亩苗圃有点像天方夜谭。如今,眼看着一排排温室拔地而起,一车车鲜花销往四面八方,一家家生活有滋有味,村“两委”领导不禁喜形于色。“现在俺村种植的一串红、菊花、月季、牵牛花等已全部脱销!如果要上万盆的话,得东拼西凑才行。”
晋源区农业局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区已形成了两个苗木花卉种植核心基地:一是以古城营、东关、东城角为代表的花卉基地,一是以康培集团为代表的苗木园林绿化企业。此外,还有几十家有资质的中小企业,花卉苗木已成为全区产业集群集聚的地方。花卉苗木产业拉动当地农民增收,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效果日益凸显。经调查,2008年晋源区从事花卉苗木生产销售的企业或专业合作社12家,从事花卉苗木种植的专业村4个,个体花农467户,花窑31200间,从业人员共3600多人。花卉产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汽车运输、养鱼业、劳动就业相关系列产业的迅速发展,解决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力的就业问题,同时也为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打造全省最大的花卉苗木集散地
从土温室到智能花室、日光节能温室,从购进——包装——加工——销售到培育——销售,从每盆一二元的一串红等常规品种到单盆售价超过千元的高档兰花、盆景,从太原周边地区到销往昆明、成都、北京、天津、济南、武汉、西安等地,从单打独斗到基地、公司和合作社的龙头带动,花卉苗木产业这一融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于一体的新兴产业已成为晋源区实现经济发展、生态改善、农民增收的“三赢”产业,成为该区推进文化生态旅游宜居区建设、做大做强旅游产业的重要抓手。据悉,晋源区已将花卉苗木列入新的重点扶持项目,“力争在‘十一五’期间,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把全区打造成为全省最大的花卉苗木集散地”。
“当前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加快发展专业合作社,制定全区花卉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强化龙头带头作用,提升花卉苗木的生产规模,进一步加大技术支持、资金支持、宣传支持及销售支持力度,以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为目标,本着农民自觉自愿的原则,充分考虑土地状况、产业布局、群众意愿等因素,积极探索反租倒包、转包、租赁、股份合作、互换等多种流转方式,不断加快农村土地合理流转,从而实现集中连片、规模流转,形成产业化经营。”晋源区政府主要领导在谈到围绕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更好地推动花卉苗木产业发展时这样说。
(来源:太原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