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17日消息:“产业链”、“经济链”、“集群效应”、“规模效应”……这些经济发展过程中衍生出的概念,其核心均离不开区域文化的形成、特色氛围的营造。其实,创业也是有“链条”的,也是一种区域文化。“创业文化”地方特色浓郁,兴乡富民,宜积极倡导。在我们身边,就活跃着这样一群人,他们来自同一个乡(镇),或同一个村庄,从事着相同或相关联的行业(产业),走出了一条又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就业、创业之路。近日,本报组织采写了“特色创业”系列报道,为推动全民创业抛砖引玉。
“特色创业”系列报道之一
“药不过樟树不灵,苗不到马回岭不全。”这是广大苗木经营商对有“江南苗木第一镇”之称的九江县马回岭镇的评价。“绿色经济”成为当地的经济特色,种植、经营苗木,成为当地农民的创业方向。6月3日,记者专程来到马回岭镇,走近苗木经营户。
一进入群山环抱之中的马回岭镇,你就会发现这里的田间地头苗木特别多,听镇领导介绍后,得知这里精通苗木种植技术的农民多、苗木种植大户多、苗木经营大户多、苗木品种多、专事苗木移植的从业人员多、依苗而富的农户多……接触苗木经营户后发现,他们的市场信息多、到过的地方多、全国各地的朋友多,都特别注重信用,还有就是他们都不轻易换手机号码。
马回岭镇农民从事苗木生产经营有着悠久的历史:1957年办起了园林小组,1968年办起了茶林场。80年代初,涌现出一批以做苗木生意的农户,苗木交易日益活跃。90年代,苗木业已形成全国性的销售网络,一度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地。2000年,随着国家退耕还林政策的实施和城市绿化热潮的兴起,在当地政府的扶持、引导下,该镇整合土地资源,引导给农民在不适宜种粮、种棉的耕地上种植苗木,苗木产业迅速发展壮大。2003年,当地苗木种植面积达1.4万亩,品种130余种,其中包括诸如红豆杉、珙桐、红花木莲、乐昌含笑等珍稀树种,全镇60%的人都从事苗木生产和经营,30亩以上的种植大户就有40多家。[分页]
今年59岁的黄功渭是马回岭镇蔡桥村人,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爱看报,很有“信息”意识,算得上是马回岭镇第一拨从事苗木经营的“苗子选手”。据他回忆,1985年前后,大家都是以苗木销售为主,种植苗木的人并不多,还属于“小打小闹”。问他到过哪些省份,他得意地说,除了新疆、西藏、黑龙江、吉林、台湾之外,其他省份都到过了。让黄功渭创业方向“转型升级”的是一次偶然的经历:2006年,他在湖南衡阳推销种苗时,发现当地大量栽种油茶树,富有商业远见的黄功渭知道,茶籽油是食用保健油,有“东方橄榄油”之称,前景很乐观。经过考察、学习,黄功渭摸清了种植油茶树的技术、风险,看中了种植油茶树的价值和发展前景。一回到家,他就开始着手茶树种植事宜,在政府部门的支持下,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当年底就种植油茶树500多亩。如今,种植面积已经扩展到了1100余亩,到今年底将突破2000亩。种植油茶的前几年以投入为主,这给黄功渭的资金周转带来压力,但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今年,黄功渭瞄准今年全省油茶树苗供需缺口100万株以上的市场机遇,在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的高级工程师赵学民的帮助下,自主培育油茶树苗,现已成功嫁接30多万株优良油茶苗,如“长林166号”、“长林53号”、“长林40号”、“长林18号”、“长林3号”等5个品种,并且部分对外销售,成功地实现了以“苗”补“园”。可以说,现在的黄功渭已俨然是一名苗木专家,说起苗木的种植培育头头是道。作为省油茶产业协会会员、全县劳模,他的生产基地被列入九江市高产油茶示范基地,去年,由他牵头成立的还林合作社被评为全县优秀农民专业合作社。黄功渭自信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保守计,到第5年,每亩油茶年产值2500元,2000亩可是个了不起的收益。虽然滴油未收,有经济头脑的他还是为自己的茶油申请注册了商标。
一条水泥大道直通马头村黎家桥,挂着“天桥种苗站”牌子的小洋楼就是苗木经营户缪天晓的家,缪天晓就是“站长”、“工程师”,二楼的大会客厅就是他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他的办公桌上放着一本“沪苏浙地图集”。十余年的打拼,从最初简单的外调外销到成立自己的种苗站,缪天晓种植培育的苗木已遍布全国各地。“那时年产值只有几万元,如今则有四、五百万元之多”。他的创业“转型升级”体现在苗木的品位上:1995年初涉苗木行业,主要以种植本地苗木为主;2001年,他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将自己的种植培育方向转向药用苗木,仅红豆杉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50多亩、400万株。如今,他种植的苗木主要集中在造林、绿化和药用三块。记者跟随缪天晓来到他的苗圃,听他介绍着他的“宝贝”:红豆杉、厚朴、山间杉、无患子……“我在湖北小池还有20亩的红豆杉呢。”说到今后的发展,缪天晓告诉记者,今年他准备建立一个网站,通过网络扩展销售、扩大经营。
见到朝阳村苗木经营户于学蒙时,正是他从上海送一车苗木返回的第二天。80年代中期开始经营苗木时,于学蒙只有18岁,先是经营苗木种子,后是经营苗木,如今的他则以种植培育绿化苗为主。他的苗圃有80多亩,20多个品种,仅鹰潭市一家苗木公司的2000多亩培育基地,就是全由他提供的幼苗。他经常在网上发布信息,扩大自己的苗木销路。几乎每年他都要参加江苏、浙江9月份举办的苗木交易会。
为了把苗木产业做大做强,让苗木从马回岭走向全国各地,近年来,马回岭镇党委、政府组织成立了苗木协会,负责搜集市场动态,发布供求信息,并在全国9个省20多个城市建立了销售窗口,使苗木产得出、销售快,这些年,每年从马回岭镇销往外地的苗木价值就多达3000万元。仅取苗一块,在当地几乎就成了一项产业,当地农民研制出一种独特的取苗工具,每到取苗时节,骑着摩托车的取苗工人成群结队,忙碌在各个苗木基地上。马回岭人以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依托小小的苗木产业,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兴镇富民新路。
(来源:九江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