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11日消息:近几年来,我省树立科学发展观,将生态环保理念融入高速公路建设。“一年基本覆绿,两年完善提高,三年大见成效”、“黄土不见天,岩石不裸露,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以此为目标,省交通部门积极行动,结合“一大四小”工程加大绿化工作力度,着力将高速公路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绿色通道”,成为展示江西良好生态环境的窗口。今年到目前为止,全省高速公路(不含在建高速公路项目)已完成绿化里程1500余公里,栽树204万棵,铺设草皮及小灌木179万平方米,投资达8000余万元。
在建高速:带绿施工
6月5日,记者在石吉高速公路、鹰瑞高速公路施工现场看到,与路基土石方同步施工的边坡绿化正有序进行,不少边坡已长出嫩草和灌木。
针对高速公路绿化点多、面广、线长,缺土、缺水、管养难,边坡多、安全要求高等特点,省交通部门将绿化工作前移,在新建及在建高速公路中推行“带绿施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石吉高速公路是我省第二个创建全国公路典型示范工程,对生态要求特别高。该项目在保护生态环境上狠下功夫,投资2亿余元用于绿化环保,坚持带绿施工,边坡采用草、灌、乔结合方式,并制定了每平方米要有3株灌木的严格验收标准;针对红砂岩地段石质边坡多、绿化难度大的特点,采用客土喷播、挂铁丝网等施工新技术,使“石头”上长出了绿草。
鹰瑞高速公路组织有关专家对全线绿化设计方案进行多次评审,在“一大四小”工程启动后又及时调整方案,增加绿化投入1292万元;所有服务区、所站外围均增加一至三排乔木,筑起一道道“绿墙”。
新建高速:拾遗补阙
针对新建成的高速公路时间紧、绿化设计不够完善等情况,交通管理部门及时进行拾遗补阙,突出互通、服务区和隧道口“三点”,突出分车带、路边和边坡绿化“三线”,见缝插绿,补栽补种。
去年建成通车的武吉高速公路目前基本完成全线覆绿。今年春天,上高服务区在两侧专门增设一条长500多米的绿化带,20多种树种和谐搭配,错落有致。沧上隧道进出口均为石块,为了保证苗木的存活率,建设者将石块挖走,从几十公里远的地方调土过来进行绿化。
根据保护生态、因地制宜、经济可行、功能高效的绿化原则,武吉高速公路管理处因地制宜进行树种配制。他们在服务区匝道进出口两侧,栽种一些具有导航、引示效果的乔灌木;结合所站绿化,选种经济作物树种,不仅为高速公路披上绿装,今后还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仙女湖所门口有一块面积达30多亩的弃土场,他们换土2000多立方,种上500多棵果树,将其改造成果园。两年后,这里将成为四季飘香的“花果山”。
已建高速:锦上添花
对于已建高速公路,如何结合“一大四小”工程,使高速公路绿化再上一个新台阶是对交通部门的一个新考验。
泰井高速公路管理处将植树造林列入与公路路面养护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形成自购自种自管的绿化模式。为了让石质边坡和挡土墙覆绿,他们实行乔木、灌木和藤蔓结合,种植红叶李、樱花等乔木,杜娟、红花槭木等灌木和爬山虎、葛藤等藤蔓植物。由于周边的苗圃均没有葛藤卖,他们组织职工进山寻找,自挖自种,仅今年春天就出动人员3000多人次,上山挖葛并补种各种树木6万余棵。
在全面覆绿的同时,该管理处着力改变高速公路色彩单一的不足,在傍山险路地段,设计种植醒目的色块;在中央分隔带点缀紫薇、夹竹桃等观赏花木;此外,运用造景与借景相结合的手法,在一些隧道绿化广场等地段增设了风景石和人文景观。
(来源:江西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