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12日消息:在5月7日召开的第六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上,杭州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城市森林建设极大地提升了杭州环境品质,已经成为该市共建共享“生活品质之城”的关键因子。
杭州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就是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环境生活品质,让杭州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花更艳、空气更清新,营造一流的人居环境。据了解,目前,杭州全市森林面积稳定在106万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4%以上;城区绿地总量达到129.7平方公里,绿化覆盖率38.7%,人均公共绿地达14.1平方米。杭州已经成为一座常年见绿、四季有花、芳香四溢的国际花园城市。
城市森林具有多功能性和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的特征,有利于全面提高人民群众经济、文化、政治、社会和环境五大生活品质。近年来,杭州始终坚持“绿化是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抓绿化就是抓第一要务”的建设理念,大力实施借地绿化、拆房建绿、见缝插绿、破墙透绿、废硬改绿、合理播绿、全民植绿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推进城市森林建设。
为拓展城市森林发展空间,杭州积极扩建以乔木为主体、灌木为铺垫、花草为点缀、设施为配套的休闲绿地,着力发展多层次植物群落,形成以近自然森林为主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为提升城市森林建设品位,大力推进绿化树种向彩化、香化、美化、净化树种升级,推广立体绿化,提高城市“三维绿量”,逐步形成“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景”的特色风光带;为保护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注重乔灌草的合理配置,努力发展城市森林绿地,并严格保护天目山、清凉峰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29个省级自然保护小区,加强对1700多种森林动植物的保护,优化提升森林结构和功能。
此外,为促进城市森林建设,杭州还大力开发城市森林天然氧吧,建成37个森林公园、70多处生态旅游景点,免费开放西湖景区和市区公园,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休闲度假、呼吸新鲜空气的需求。在弘扬城市森林生态文化方面,深度挖掘城市森林文化内涵,建立运河、西湖博物馆、中国湿地博物馆等生态科普教育基地29个,严格保护现有2万余株古树名木和250处古树群,举办与森林、茶、竹笋等相关的旅游节庆。目前,植绿、爱绿、护绿、兴绿已成为杭州市民的自觉行动。
正是通过创新建设理念、走综合保护之路,杭州不仅实现了城乡绿地面积的大拓展、绿化质量的大飞跃和管养水平的大提升,还实现了从注重绿化率向注重林木覆盖率、从注重视觉效果向注重生态效果、从注重绿化用地面积向注重绿化空间、从注重建成区绿化向注重城乡统筹绿化的跨越发展。
为创造有吸引力、生命力、竞争力的城市,杭州从自然角度不断增强城市的个性与特色。近年来,杭州高度关注森林、关注绿色、关注湿地,相继完成了西湖、西溪、运河三大综保工程,打响了“生活品质之城”城市品牌,彰显了一流“宜居城市”的个性特点。
作为中国唯一的“森林进城”样本城市,杭州还承担了欧盟亚洲保护生态环境项目。为此,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杭州成功探索出一条“生态经济共赢、人文景观相融、城市乡村互动”的城市森林建设模式。目前,该市城市森林建设已形成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市民参与“三力合一”的建设格局,围绕生态林、产业林、景观林“三林共建”的城市森林体系建设要求着力构建森林生态体系,按照项目带动、统筹发展的要求打造林网、水网、路网“三网融合”的宜居城市,并努力实现城市森林建设、保护、利用“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
面向未来,杭州将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契机,高举生态文明大旗,建设城市森林,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一流生态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