浴火重生 永登县苦水玫瑰不再“静悄悄”地开

2009年04月27日 11:20甘肃日报 侯若志

中国园林网4月27日消息:四月仲春,记者来到永登县苦水镇采访,虽然还不到玫瑰绽放的季节,放眼望去,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到处是一蓬蓬葱绿的玫瑰,玫瑰已发出了嫩芽,长势喜人,再过一个多月,这里就要开始采摘玫瑰了。永登县委宣传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永登县玫瑰栽植面积已达2.5万亩,全县玫瑰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全县年产玫瑰精油达400公斤,占全国年产量的80%以上,用苦水玫瑰提取玫瑰油的精油率可与世界著名玫瑰生产国保加利亚蔷薇香精媲美,是名副其实的“天下玫瑰第一乡”。

正在忙着给玫瑰施肥的苦水镇寺滩村农民张惠赛高兴地对记者说:“这几年玫瑰花行情一路看涨,我家有2亩水浇地,1.5亩种了玫瑰,一年收入可达近4000元。”苦水镇镇党委书记张天泉告诉记者,目前苦水镇玫瑰种植面积近7000亩,年产量约280万公斤,全镇玫瑰的年综合收入近7000万元。

或许多数人还不知道,至今已有200多年栽植历史的苦水玫瑰,这些年,走过的是一条“苦涩”的发展之路。如今走进苦水镇,任何一个花农都能美滋滋地给你回忆一段上世纪80年代市场干花蕾曾一度卖到每公斤80元,由苦水玫瑰提炼的玫瑰油因价格昂贵被称做“液体黄金”的美好情景;可更让花农们刻骨铭记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玫瑰油大量积压,种玫瑰不如种粮划算,花农们含泪砍挖玫瑰树的苦痛。

邓富生是永登县玫瑰研究所的所长,他经历了苦水玫瑰由盛渐衰的全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苦水玫瑰兴起之初,如何把玫瑰产业发展与市场需求全面接轨,当地政府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收效甚微”。“并非是产品不好,而是不符合市场规则。”邓富生告诉记者。

其实,30多年前,苦水玫瑰就开始走向市场,其品牌效应曾初显一二,但好景不长便销声匿迹。业内人士称,在品牌战略、产业链、市场规律等方面的薄弱是“苦水玫瑰之祸”的根本原因。

在记者看到的永登县一份有关玫瑰产业的发展规划中,政府部门对于苦水玫瑰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反思:玫瑰生产的系统性和全面性不够。玫瑰产业仍然停留在原始产品的生产销售上,缺乏深加工产品,更没有龙头企业带动,严重制约着玫瑰产业化的发展壮大。

如何尽快让“苦水玫瑰”飘香万里,真正成为兰州市一张靓丽的“名片”?今年3月,省政协副主席、兰州市市长张津梁赴苦水镇调研时指出:“玫瑰产业在兰州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要高度重视玫瑰产业发展,要将玫瑰产业的资源开发、科技研发、龙头企业的培育和市场开发作为重点,下决心做大做强玫瑰产业。”

“苦水玫瑰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就必须走花变油的产业发展之路。”苦水镇党委书记张天泉说。而“花变油”的关键就是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张天泉告诉记者,近几年是苦水玫瑰产业化发展最好、最快的几年,目前永登县已有大大小小20多家玫瑰开发企业,年加工原料近万吨,玫瑰开发产品涉及食品、美容、饮料、礼品等几大类120多种。但毋庸讳言,目前在永登县从事玫瑰加工的企业多数还是技术落后、小作坊式的生产,说是加工玫瑰,也就是生产数量极少的玫瑰油和其他一些与玫瑰有关的产品。“我们现在缺乏的就是能带动玫瑰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和相应的资金。”张天泉感叹道。

令人欣慰的是,张天泉“感叹”的事,政府、企业都在想方设法解决。一个春阳和煦的下午,记者走进位于苦水镇的甘肃三和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公司正在加班加点进行新项目的施工。董事长薛守明告诉记者:新项目投资1亿多元,其中将建设2万亩玫瑰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年深加工6000吨玫瑰花,年产玫瑰精油3吨,年产值达1.2亿元,利润2700多万元。“想想,这是多大的带动作用啊!”张天泉高兴地对记者说。据苦水镇经委主任郁万成介绍,目前,苦水镇已成功吸引外来资金数千万元,相继建成三和玫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兰州阳光玫瑰制品有限公司等四大龙头企业。

令张天泉高兴的事还不光这一桩,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今年3月份在法国格拉斯结束的国际标准化组织香精香料技术委员会第25次年会上,由国家认监委组织,甘肃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承担的《中国苦水玫瑰油》国际标准草案,经讨论顺利进入成为最终国际标准草案阶段。这一国际标准的发布,使掣肘苦水玫瑰多年的“因玫瑰油中香茅醇含量较高,与国际通用香型不符”等问题而不能顺畅走入国际大市场的问题迎刃而解。

采访结束时,张天泉邀请记者参加5月中旬举办的第二届永登苦水旅游节。玫瑰绽放的笑颜将引来八方来宾,经历了风霜的花朵将更加嫣红。
 

推荐阅读:

(花情速递)花径25厘米! 晚开牡丹惊艳亮相(图)

全国盆艺专家在宜兴评选最美花盆

借花博会契机整合资源 顺义打造时尚旅游基地

北京国际鲜花港迎来首家水生花卉参展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