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
中国园林网3月6日消息:第六届浙江萧山花木节将于明后天在新街花木城举行。记者了解到,去年以来,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在进一步蔓延,但萧山花木产业依然产销两旺。据统计,去年萧山花木产值13.58亿元,同比增长4.3%,销售收入超12亿元,同比增长9%。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容器育苗、设施栽培、新品种发展较快。
萧山的花木产业为何能在金融寒冬中“傲立风雪”?记者调查发现,四个“秘诀”让萧山的“花”儿特别鲜艳。
政府搭平台,为产业发展建“温室”。区委、区政府重视对花木产业的引导,在建成浙江(中国)花木城、萧山花木市场两个专业市场的基础上,每年3月还在浙江(中国)花木城举办浙江萧山花木节。连续5届花木节的举办,不仅打响了萧山花木的知名度,也让萧山人结交了四海宾朋,并带来了丰硕的合作成果,花木节达成的销售额累计超过20亿元。
企业嗅觉灵敏,积极促转型。我区花木企业有着敏锐的嗅觉和很强的市场意识,在市场未现危机之时,萧山苗木企业就主动与科研院所合作,积极推动花木产业转型升级。在保持黄杨、紫薇等传统品种优势的基础上,积极发展色叶树种、花灌木和观果树种,适当发展一些观赏竹类、地被植物、水生植物等,满足生态建设对植物多样性的要求。
此外,大力推广设施栽培、容器育苗和植物造型。尤其是容器育苗技术的推广,推动了萧山花木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网络拓市场,开起网上“苗木超市”。据不完全统计,我区已有120多家花木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在业内形成了浩大的宣传声势。去年,萧山花木实现网上销售8000余万元。浙江杭州(萧山)绿源苗木配送有限公司将几百个品种不同规格苗木的价格全部公布到网上,实施苗木“超市化”运作,深受客户的欢迎。
如今,像绿源苗木配送公司这样进行“超市”运作的企业,在萧山已是遍地开花。很多企业靠网络宣传,打开了一片天地,这些企业40%的业务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这种超前的苗木经营模式,在国内可谓一枝独秀。
产销对接显实效。萧山花木节办展伊始就非常重视产销对接,从第三届浙江萧山花木节开始,就引入了沪浙园林绿化产业交易会,同期举办中国园林绿化产业设计高峰论坛,邀请业内施工企业、设计单位、花木经纪人、园林专家和房地产商共同参会,产销对接,减少了中间环节,使市场需求、企业供给和未来发展方向都非常明确。浙江萧山花木节的举办,发挥了业内“风向标”的作用。
新闻链接:
萧山,素有中国“花木之乡”的美称,拥有从种苗研发、苗木种植到市场流通,从园林工程设计、施工到绿化养护的完整产业链,是全国最大的花木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萧山花木产业在保持传统特色品种高标准种植的基础上,积极引进新优品种、大力发展容器育苗。目前,已建立花木新品种容器栽培基地4000余亩。而5家国家一级资质园林绿化施工企业,25家二级施工企业,2个花木专业市场,3000多名花木经纪人,更让萧山成为全国领先的花木流通市场,产品辐射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