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3月17日消息: 2月13日,仁寿虞丞乡丞相村古墓守墓老人发现墓上一棵棉丝树竟在大中午下起了雨,雨大时甚至能打湿衣服。太阳越大雨下得也越大,人多欢呼声大雨也会变大。
相关新闻:
消息传出后,大树会下雨的事一传十,十传百,眉山、成都等地的媒体和大量好奇的游客涌向这棵神奇的“下雨树”。据古墓守墓老人宋克成介绍,2月14、15日每天至少有上万名游客前来参观,车辆从古墓旁一直排到八九里外的高店乡。由于大树至今仍断断续续在下雨,前来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直到现在,一天仍有四五百个游客。
经济火了:
“下雨树”成了“摇钱树”
在丞相村虞允文古墓前,不大的广场上摆了很多做生意的小摊。卖红绳的,卖饮料小吃的,卖水果的,甚至还有一家摆了两张麻将桌。
守墓老人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比较冷清,只有一两家卖香的,这些做生意都是在树下雨之后来的。
在古墓周围的树上,密密麻麻的系满了红色的布条,看颜色都是新系上去的。记者从一个卖红绳的商家了解到,他们近十几天已经卖出几千根红布条。“一根卖一元钱,很多来的人都买了,有的系在树上,有的带回去了。”女商家面带喜色的告诉记者。
除了在古墓周围摆摊的,在古墓不远处的农家乐在近半个月也赚了不少。“听他们自家人说,仅14、15号那两天就赚了四万多”,一个附近的乡亲对农家乐的火爆生意表示羡慕。
游人增多,丞相村里“打摩的”的生意也红火起来。平时从高店到丞相村一辆车收十块钱,现在最多的时候,一个人可以收到20块。一个师傅自称最多的一天赚了两百多块。
环境堪忧:
万人踩“秃”古墓
“以前这墓上的树啊草啊都很茂密,现在你看嘛,都是光秃秃的,一些小树子都被踩断了。”在古墓旁,守墓老人宋克成忧心地告诉记者,“你说上万人挤着往上面踩,我80多岁了怎么阻挡得住”。在下雨的那棵棉丝树上,虽然已贴有“禁止攀爬”的标志,但仍有游人爬上古墓触摸或是摇晃棉丝树。记者在现场看到,下雨树所在一侧的植被已被游人踩平,而另一侧则植被完好。
同时,记者看到,在古墓旁边,各种各样的食品袋扔了一地。在广场上,到处可见桔子皮、瓜子壳还有甘蔗堆。以前古墓景点的卫生都是由宋克成负责,但现在来古墓的人流激增,各种垃圾急剧增多,附近也没有处理垃圾的场所,宋克成年近八十,已难以胜任。
“我们也不是不讲卫生,你看这附近哪里有可以扔垃圾的地方嘛”,一个游客向记者解释道。
记者感言
一棵“下雨树”,给虞丞乡带来了商机,给当地村民增加了收入,但同时也给这座近千年的古墓带来了忧虑。如何进一步打响虞允文古墓“下雨树”品牌,同时保护好古墓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虞允文古墓是市级重点保护文物,以前由于游人少,缺乏相应的规划,现在,随着人流增多,进一步做细景点规划的问题浮出水面。如墓冢原址周围没有护栏,整个景点没有设置垃圾桶和游人坐椅等相应配套设施,都应得到关注。
从长远看,只有做好古墓生态环境保护和景点规划,虞允文古墓这棵下雨树才能长期成为虞丞乡村民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