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1月9日消息:据悉,一批仿真度极高的百元假钞流入全国各省市。许多居民都成了受害者。据受害者称,这批假币仿真度极高,很多连验钞机都无法识别,如此,不但对于国民是个考验,对于银行等专业金融机构也是极大的挑战。
面对如此仿真的假币,政府在严加防范,以防愈演愈烈的同时,正确引导居民对假币严加警惕,防范于未然。共同对抗打击假币。但是很遗憾的是,在此次假币事件中,由于银行等监管机构的职能缺失,银行已吸纳了相当部分的假币,而银行没有把这些假币做有效的合法处理,而是通过ATM机等,把这些假币放回市场,让居民承担假币风险和损失。最近好友父亲在邮政储蓄所取出2000元其中1000HD90的假币,找银行交涉,银行以当时没有指出假币为由,不予受理。最后只能不了了之了,假币风险和责任都由无辜的好友老父承担,如此银行成了假币事件愈演愈烈的帮凶。
银行拒假币于门外的消极措施,会让假币更加肆无忌惮。深受假币其害的居民,无法在国家金融面前得到合理保护的时候,必然将假币风险向其他市场主体转移。如此,整个市场就成了一个相互欺诈的市场。没有诚信,只有欺骗。银行等政府部门的不作为,假币事件将会引发整个市场的混乱,对市场诚信、市场公平的损害,无法估量。
这让我想起了许霆恶意取款事件,面对个体对金融机构的带来的损害,金融机构从来没有半点怜悯。在面对一个危害全社会的假币事件时,银行等金融机构又是如此缺位和消极。甚至不惜牺牲居民的权益和市场的健康来维护银行自身的风险和责任。银行虽然达到防止自身受风险冲击的目的,但是却不折不够为假币肆虐为虎作伥。
一旦出现大的社会事件,我们随处可见政府职能的缺位和责任的缺失。事件发生后,每个政府部门责任四处推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每次这样,国民都成为事件的受害者,殊不知,居民的损害和风险承担是对政府职能部门最大的讽刺。假币事件不但考验人们的信念,还考验银行等政府职能部门对社会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