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9月25日消息:每年一季度因为元旦、春节等节日消费的拉动,花价应该是一年当中较高的时段,但今年一季度花价出现异动,价格下降、出口增幅减缓,一些人士对花卉产业今后的态势忧心忡忡。种花没有“钱途”了吗?事实并非如此。
二三季度鲜花价格反弹
受冰雪灾害、物价普遍上涨、花卉出口增幅减缓等因素的影响,2008年一季度,云南产月季、非洲菊、勿忘我、情人草等鲜花价格逆势下跌,出现异动,较2007年一季度相比,平均下降幅度为30.4%。但可喜的是,到二季度,大部分鲜花行情反弹,出现喜人局面,均价较去年同期平均上涨36.52%,其中月季上涨幅度最大为84.24%。今年一季度虽未像往年一样出现价格高峰,但往年行情低迷的二季度,特别是4月份花卉行情却一改常态,价格明显上涨。据统计,今年4月份昆明国际花卉拍卖市场的月季均价为0.34元/支,较去年同期涨36%;斗南批发市场的满天星均价6.07元/公斤,同比涨37%。
受8月7日中国传统情人节即“七夕节”消费增长的影响,加之8月8日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开幕,带有喜庆色彩的红玫瑰如“黑魔术”、“卡罗拉”等品种,其切花价格逆势走高,平均售价为0.2元/支左右,同比上涨4%,较去年同期涨了1倍。其中,8月7日~8日,月季价格涨至本月最高,均价达0.3元/支。眼下,一些新优品种如“舞后”、“中国红”(奥运颁奖用的自育月季新品种雅苏娜)等产品较受青睐,最高价达2元/支左右。此外,“中元节”期间,日本民间有用康乃馨等鲜花祭拜亡故亲人的习惯,所以今年日本“中元节(也称鬼节)”,即8月15日中国农历“七曰半”期间,云南产康乃馨需求短时大幅增加。据了解,“中元节”前夕,云南辉记花卉有限公司从昆明通过飞机运输至深圳,再由轮船转口出口至日本的优质康乃馨,达到了10余吨,出口价格高达0.7元/支。
考虑到二季度价格上涨对三季度价格的翘尾影响,以及奥运会、残运会和“七夕节”、中元节、中秋节等重大庆典活动和节日消费的拉动,加之8月过后大多数种植者开始准备生产冬季切花,月季等花卉的清桩或换苗面积将会不断增多,切花产品上市量自然减少,因此三季度云南花卉整体行情向好。
花卉依旧是农民的“摇钱树”
今年一季度,非洲菊、百合等售价不同程度下降,出口增幅也明显放缓,一些人士对花卉产业今后的态势忧心忡忡。花价下降压缩了花卉产品利润空间,但并不意味着种花没有钱途。以月季为例,占2007年全省月季种植面积半壁江山的老品种“卡罗拉”,在拍卖市场的交易均价为0.6元/支,刨除0.2元/支的生产成本和其他成本如损耗等,按每亩产花4.0万支计算,那么每亩收入在1万元左右,今年该品种在拍卖市场的交易均价为0.56元/支,生产成本按0.35元/支计算,依此类推,今年种植“卡罗拉”的花农,每亩收入可达到6000~8000元。农民种花的收入,是种水稻、烤烟等作物收入的5~6倍。据了解,昆明市晋宁县等花卉主产区的很多农户,其土地全部用来种花,农村家庭主要开支如生活必需品购买、子女教育等都来自花卉。所以说,花卉生产依旧是云南省大部分花农增收致富的必选选择。
随着昆明市滇池退耕还湖和松花坝水源保护政策的实施,花卉老区的花农,开始向昆明周边县(市、区)及其他地区转移,其种植规模较以前都有扩大。种花“能手”进入新区发展花卉业,带动了当地农民的花卉生产热情,致使今年云南的花卉产业区渐次扩展至红河州、曲靖市等云南一些气候条件好、交通便利的地区。这些地区的花农,虽然他们生产的技术有待改善,品种需要更多引进,产品质量水平急待提高,但花卉种植已让当地的一些农民尝到了甜头。目前,这些地区的政府已开始把花卉当作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特色产业来抓,并从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面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
多管齐下推进产业持续发展
云南花卉经过2005~2007年的连续高价后今年出现拐点,产品价格下跌属正常的市场规律性变化,同时也是市场调节和市场自我修复的结果。当然,新的时期有新的机遇,下半年“云花”整体运行态势平稳,但也面临出口增幅减缓,生产成本上涨而花价未同步上涨等诸多挑战。面临各种挑战和问题,云南有关花卉管理部门和单位,以及广大生产者、贸易商正确认识当前云南花卉产业发展形势,主动出击,同心协力,多管齐下推进产业健康、稳定向前推进。
经多次调研,云南省花卉产业办公室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提出发展“云花”的10项措施,力推花卉产业升级发展。目前提出的10项措施是:实施“云花”外运补贴,通过开辟公路冷链运输等途径,多渠道缓解鲜花外运压力;结合滇池环湖综合治理,重新规划、布局和建设高起点、高标准的花卉产业园区;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山茶花、绿化苗木等特色花卉的培育和扶持力度,不断挖掘产业发展的新经济增长点;积极争取项目支持和引导,从科研、新品种创新、产业化生产等方面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提出云南花卉产业投资服务承诺和招商引资政策,加大招商工作力度;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地完成花卉出口联盟和生产联盟组建,进一步发挥产业的合力优势;整合花卉重点企业和花农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大联合与大集团优势;在巩固现有优势市场的基础上,组织产业营销,扩大销售途径,大力拓展新兴市场和二三级消费市场;在引导企业持续增加投入的同时,积极争取省级财政和各州市财政加大对花卉的扶持力度。
面对云花价格下降,广大花卉从业者、企业和花农也积极应对,从生产技术、市场营销、新品种引进等方面努力,提质增效,稳定花卉价格,并竭力使花卉行情朝着良好的态势发展。进入云南不久的云南太古花卉有限公司、方德博尔格玫瑰有限公司等外资企业,不断引进新优品种,高起点、规范化进行康乃馨、月季等优质鲜切花生产,其中方德博尔格玫瑰公司在昆明市宜良县首家采用环保模式种植的10多种玫瑰新品种切花,已正式向昆明国际花卉拍卖交易中心供货,鲜花拍卖均价是其他供货商的2.4倍;为扩大“云花”外销量,云南恒丰万里有限公司以及荷兰部分在滇企业积极行动,准备开拓中东和俄罗斯等国际新兴市场和国内二三级城镇市场;为降低运输成本,提高云花竞争力,云南锦苑花卉有限公司、云南云花运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积极利用云南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省际(昆明至广西、广东高速)和国际(中国昆明至泰国曼谷)的公路运输网络,探索鲜花带水陆路运输,每公斤鲜花较航空运输节省运输费用2~3.5元,大大提高鲜花到达目标市场的品质;为创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花卉品牌,提升企业形象,云南诸多花卉企业充分利用昆明花展和各种活动宣传自己,宣传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