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8月28日消息:位于北京北四环的“鸟巢”四周,有一种农作物被用来作为装饰花卉——金叶薯。这似乎向世人展示着这个农业大国营造出来的独特的奥运气氛。
辣椒、茄子;
谷子、水稻;
韭菜花、黄芩、金叶薯……
2008年8月,它们被请出田间地头,栽上了北京的街头。
像花儿一样开放
张勇是一名农艺师,他在北京市海淀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总实验基地工作。2008年7月的一天,《大生》记者见到了张勇。他介绍说,基地面积约300亩,分成两部分。一部分位于海淀区上庄镇八家村,以培育花卉为主;一部分位于海淀区苏家坨镇北安河,以培育农作物为主。在北安河基地里,《大生》记者看到很多游客摆着各种姿势留影,当他们听说这些谷子、黄芩、韭菜花和金叶薯会被选作奥运花卉时,都感觉特别新奇。一位南方来的小伙子对记者说:“水稻田里的稻谷司空见惯,但没看过这种观赏的谷子,植株那么高,而且被用来装点奥运场馆,真是第一次听说……”
一大片纯白的韭菜花绽放在《大生》记者眼前时,真是梦幻般美丽。专门负责韭菜培育的农艺师惠志明告诉《大生》记者,韭菜花的颜色很质朴,可以装饰在颜色鲜艳的花丛之间,这样的视觉效果非常好。而且它开花的时间恰好在八九月份,花期能持续1个月左右,非常适合奥运期间用以观赏。
负责奥运花坛装扮的专家张军民告诉《大生》记者,2007年8月,农作物被选为奥运花卉在北京市海淀公园预展过,当时游客们很激动,直呼“想不到”。今年奥运期间用到的农作物共有200多万盆,几百个品种。其中有食用的,像紫苏、芋头等;有药用的,像黄芩、大马齿苋等;有用于动物饲料的,像金叶薯、花叶薯、紫叶薯等。它们跟芳香类等花卉搭配着摆置。金叶薯共有40多万盆,在“鸟巢”四周就可看到它们金灿灿的身影。观赏性谷子用得最多,总共80多万盆。
“奥运会是中国人的百年梦想,这些农作物当作花卉来展示也能体现我们农业大国的特色。”张军民接着说,“在北京市的各个公园、场馆,比如海淀公园、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在大小街道,比如学院路、长春桥路等地方都能看到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在学院路就摆满了大马齿苋。这种全草植物能药用,自播繁衍能力强,花的颜色显黄,非常具有观赏性,此次摆放用了30多万盆。”
让奥运回归原生态
张军民说,过去对农作物培养成花卉没有很好研究和了解。其实,这么多的乡土植物,无论从设计到配置应用,不仅老百姓没听过、见过,就连北京农学院园林系的科班生也不一定很了解。现在,我们于奥运期间推出,不仅所有的中国人,甚至外国游客和运动员们,也一定会感觉耳目一新。
“虽说这些作物粗粗拉拉的好打理,但是模样却不赖,有些长得比花还好看呢!”张军民说,“就说这种非常吸引人眼球的观赏性谷子吧,印象中应该是纯朴、自然、亲切的感觉,可是当它穿上紫色的外衣后,再加上挺拔的谷穗,又透出高贵、典雅的气质。”
农艺师把这些具有乡野情趣的植物,经过合理的布局,营造出贴近自然的原生态景观,目的就是让大家找回那种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感觉。
张军民介绍,像蓖麻、谷子这些株型比较高的作物,一般都是作为背景材料来应用的。它们和一些观花、观叶植物,还有地被花草搭配,就形成了高低错落的层次感。再跟景观周边高大的乔木,比如雪松、柳树等巧妙组合,也造就了乔、灌、花、草的生态群落,也尽显了与众不同的特色。一名在北京城里居住了十余年的观赏客告诉《大生》记者:“农作物与平常的花卉不一样,让人产生非常强烈的亲切感。”
张军民告诉《大生》记者,用庄稼和蔬菜来美化奥运环境,除了要考虑作物本身的品质和产量,还要考虑它们造成的色彩功能。“有些是观叶,像紫苏、芋头、金叶薯;有些是观花,像黄岑的花是蓝色的,非常淡雅;有一些是观赏其种子,像观赏性谷子。所以说,不同植物,其观赏部位也是不一样的。”
张军民接着介绍,除了作物的观赏效果外,为了有利于推广应用,这次选用的一般是只需粗放型管理的农作物。张军民在去年花卉展时,曾接受媒体采访。他说:“我们选中农作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它们适应性强,对土壤不挑肥拣瘦,而且生长速度快。更重要的是,不娇气,不怕风吹日晒,而且还有抗‘桑拿天’的本领,能耐得住高温、高湿的天气。和普通花卉相比,这是农作物的优势所在。”
说开就开最关键
虽然这些农作物在种植上不需要精细管理,但要让那么多品种同时在8月份开放,是需要技术的。
韭菜培育专家惠志明告诉《大生》记者,奥运期间正是韭菜花的花期,但是韭菜花盛开的后期,经过蜜蜂、蝴蝶等授粉后,就会渐渐结籽,然后变绿、发黑,一般从花簇的外围开始黑。这样就影响了花的观赏效果。所以,选择可供观赏的植株,只能选择雄性不育系做花卉,然后进行组培。因为雄性不育,是不会结韭菜籽的。
惠志明还说,在负责韭菜育种,运用选育手段中,会注意选择叶片颜色深、形状宽、香味浓、花簇产量丰富的韭菜植株。他一般用目测、品尝等方式,并结合实验室中测验的生化指标来确定被选用花卉的植株。“韭菜的选择还要通过农业实验和听取农民的意见,因为农民种植韭菜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对韭菜种类的选择更有判断力。”
像金叶薯,这种植物原产于美洲中部,可长到80—150厘米,生长得很快,也耐修剪,插扦、分块根的方式都能繁殖,用作观叶的花卉非常漂亮。但它也有缺点。花卉农艺师张勇告诉《大生》记者:“金叶薯最怕严寒,特别是冬天被霜打后,就会长得不好。它喜欢温暖和湿润的气候,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一般8月是它最茂盛的时候。”
张勇主要负责花卉的培养。他解释说,在应用技术来进行栽培各种作物时,最重要的是要对抗各种天气。因为在夏季阴雨闷热天气下,有些作物的花会腐烂、发霉,叶子会发黑。今年北京多雨,就要在大棚里进行防湿、控制温度的培育,有些花谢了,发黑了,就要及时修剪。一般情况要把根留住,把上面的叶子和花剪掉。如果奥运期间遇到这种情况,就要进行换花,甚至换品种。他们平时就将一些农作物和花卉作试验,将一些甘蔗在大棚里养着,蒲公英也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里种着。如果奥运期间布置需要,马上就能配上用场。
张军民告诉《大生》记者,现在的关键是要控制植物的花期,让它们同时在8月开放。这主要取决于五个技术因素:温度、光照、水肥、激素,还有异地环境。比如黄色的药用地涌金莲,正常花期在12月,现在大棚里通过缩短日照处理,会让游客在8月份就能欣赏到它的奇特容貌。再比如紫色的黄芩,正常花期可能有些6月份就开花了。现在通过在高海拔地区栽培,通过打头修剪,可以延迟它的花期。张军民说:“我们在园林绿化中,一直提倡种植一些耐旱、节水性的花卉,这样就可以建设节约型园林。从绿色奥运的角度出发,我们更要倡导节约的理念。”
物美价廉实惠
2008年7月,《大生》记者走访了去年展示过农作物花卉的海淀公园。管理员闻朝海介绍说,这里原来是海淀区政府用来种植水稻的地方,总面积大约有600亩。2000年的时候已经改造成公园。在公园的水稻景区,《大生》记者看到一大片绿油油的水稻,还没有开始结籽。闻朝海一边摆弄着稻田边上控制水源的石头,一边接受记者采访。“这片水稻总面积大约有两亩,是今年5月中学生在农学专家的带领下种植的。海淀区政府会让人定期来进行管理。”他说,“这些水稻八九月份就会结出金黄的稻穗,可以供游客们观赏了。”
这里除了水稻,还有黄花菜,也是观赏花卉,在公园里约有1亩。游客张先生听了闻朝海的介绍,赞叹道:“这个试验区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这种社会功用值得借鉴。”
农艺师张勇告诉《大生》记者,农作物花卉已经用到百姓生活的小区和别墅作为园林布置的材料。他说,这个原生态摆设很受欢迎,前景很不错。张军民说,像一些农作物的种子,稻谷的谷穗,还会引来小鸟啄食,带来了勃勃生机,在城市中也能有田园的感觉。
据《大生》记者了解,农作物作为花卉还有一个更大的优点,那就是成本低。拿金叶薯来说,负责仰山桥绿化施工的北京青神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的董事长石春鸿曾算过一笔账:如果用金叶薯来布景,每平方米只需9株就可以达到美化效果。除此之外,中间不用更换苗木,景观效果能持续到11月。再把施工和养护费用算进去,可减少大量成本。正是因为低成本、效果好,北京市朝阳区绿化局十分看好金叶薯,已经将其列入多处绿化工程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