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某公园被挪为办公楼 管理部门称是管理处

2008年08月27日 09:55温州新闻网姜巽林 应忠彭

    中国园林网8月27日消息:文化公园原本是群众休闲的好场所,有人却把它圈占作为办公所用。8月19日温州网《代表在线》栏目播出的代表访谈节目《文化公园如何还绿于民》引起了网民的热烈讨论。文化公园为何会变成绿化养护大队的办公场所?有没有经过审批?单位办公场所搬进公园一角是不是太奢侈了?带着网民的提问,人大代表和本网记者再次对文化公园何时还绿于民进行了深入调查。

    群众投诉:文化公园中的盆景园不让锻炼了

    在市区车站大道和锦绣路的交叉口附近,这里绿树成荫,小桥、凉亭环绕,温州市文化公园就坐落于此。从车站大道东侧一条小巷进入,走几步就能看到左侧大门口右方挂着“温州市绿化养护大队的牌子”。

    “这里曾经是属于文化公园的一部分,叫盆景园,后来不知道怎么成了绿化养护大队的办公场所。”今年8月温州网《代表在线》栏目收到一份由市人大常委会转发过来要求调查的投诉信。

    据居住在公园附近的一些居民反映,10多年前附近的吕蒲花园建好时,温州文化公园就开始建了。“在文化公园的一角,当时种植着很多盆景,大家称之为盆景园,那时,我们可以走到里面锻炼身体。但现在不行了,如果你进去保安会问这问那把你拦在门外。”附近居民说。

    实地调查:公园一角确是办公楼

    带着群众的种种疑问,8月22日,记者来到了温州文化公园边上这个挂着“温州市园林绿化养护大队”牌子的地方。刚要进入大门,一位穿着保安制服的人从传达室里出来,问道:“你们是干嘛的?”“来逛公园。”记者答到。“公园不要走这里过,这是办公的地方,公园在后面。”他指了指远处。

    在记者的再三说服下,他勉强同意我们进入。一进入大门之后,出现在眼前的像是一个小花园。正对面是一座小假山、一个小水池以及一片草地。在西侧和南侧分别有两排古色古香的单层建筑,各个房间的门上挂着“主任室”、“副主任室”等牌子,院子里停着好几辆车。在“花园”的北侧有一排临时搭建的单层房子,里面有人在烧饭。“这是我们的厨房,吃饭在这里的。”一位中年妇女走出来告诉记者,保安是不让陌生人进入这个地方的,因为这里是办公场所。

    就在这“厨房”的后面围起了一排铁丝,铁丝网的外面就是保安所说的“文化公园”。

    附近一居民告诉记者,这个地方原先放着一些盆景,没有房子,“大概5、6年前,有人把这里用铁丝围起来,圈了一个角落,盖起了房子,原先是说给群众喝茶休闲用的,哪想到被当作办公场所了。”

    从现场实地调查情况来看,这个地方确实是一个办公场所,而且一般居民根本无法进入。

                       

市政园林局绿化处:办公楼是文化公园的管理处

   为了了解该办公场所的使用性质以及审批情况,22日下午,记者采访了温州市市政园林局绿化处副处长林时(现已调任)。

    林时说,温州文化公园原先归车站大道指挥部管,公园里的盆景园由于建设资金不够,被承包给欣华园林盆景公司。该公司在园内摆设了很多盆景。后来,市政园林局得知盆景园被私人承包,便向车站大道指挥处要回管理权,把这块绿地移交给园林绿化养护大队。

    “现在,设在园内的办公部门只是绿化养护大队组织的一部分,任务是管理文化公园。就像每个公园都有管理处一样,盆景园办公楼是文化公园的管理处,比如中山公园在九曲桥旁也有个管理处,而且是不对外开放的。”林时说。

    “如果盆景园成为办公点是合法的,那么有没有审批文件呢?”记者问林时副处长。“这没什么可证明的,全国公园管理处都一样,有权在公园里面设办公点。”林副处反复强调,但没有拿出相关书面说明。 

    盆景园成为办公点有没有经过规划审批呢?今天上午,记者随同市人大代表金月霞前往市规划局了解情况。

    温州市规划局规划监察处副处长钱向光告诉记者,从规划的角度讲在公园内设办公场所是不合适的。他说,市政园林局可按自己的程序管理盆景园,但里面的建筑、建设应该取得规划局的项目规划许可。

    记者问:“温州文化公园当初的规划是怎么样的?这个办公场所有没有经过审批,如果有经过审批是按什么功能审批的?”钱向光副处长说:“有没有经过规划许可,需要进一步调查。”规划部门将查看有关图纸,了解是否经过审批。随后他又说:“我们一般不会在公园里审批办公场所。”

    市人大代表金月霞认为,公园是公共场所,如果在公园里建设公共设施,如公厕、公共凉亭等是应该的,但在公园里建设办公场所实在不应该。“那等于是把公共场所纳入某个单位的私人空间了。”金月霞代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