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7月29日消息:历经301年的辉煌与磨难,作为圆明园遗址公园核心区域的九州景区,在距离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10天之际,首次向世人揭开神秘面纱。
据史料记载,九州景区位于圆明园西部,始建于康熙年间(1707年),主要成景于雍正、乾隆两朝,是皇帝处理朝政和园居之所。该景区由环绕后湖的九个人工小岛上的不同园林风景组成,由南向北按逆时针方向排列,依次是九州清晏、镂月开云、天然图画、碧桐书院、慈云普护、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茹古涵今。整个景区的园林布局在设计上模仿当时的疆土,取“禹贡九州”传说的意境,既表达了清帝“不出圆明,统治天下”的政治理想,又象征着国家的统一。
中国圆明园学会常务理事何重义指出,圆明园的园林艺术承继中国古典园林的辉煌成就并加以发挥,九州景区的构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完美的园林环境空间,在园林创作上达到了顶峰。
今天,记者有幸先睹它的尊容。残阳中,经过整修的皇家林园仿佛在诉说着历史沧桑。
九州清晏再现当年风月
进入圆明园景区,一路奔西,走上30分钟便来到了九州景区。一入景区,便是曲院风荷景点。时值夏季,荷花朵朵,湖面在微风中泛起涟漪,煞是好看。据圆明园管理处信息中心杨来运主任介绍,曲院风荷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仿自杭州西湖同名景观。
此处由北部小型庭院与前边的九孔石桥及大片荷池组成,南北长400米,东西宽130米,占地5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50平方米。
曲院风荷为南向五间殿宇,外檐悬乾隆御书“曲院风荷”匾。乾隆九年御制《曲院风荷》诗序曰,“西湖曲院为宋时酒务地,荷花最多,是有曲院风荷之名”。
由于目前九州景区内山形水系已基本恢复,曲院风荷可谓已经恢复了当年规模。加上水路向东直通园区内最大湖面——福海,以后游客就能泛舟湖面,环游圆明园了。
在新开放的景区内,最为著名的,当属皇帝和嫔妃们居住的最大人工岛屿——九州清晏。此处占地2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是九州景区的中心,为帝后的寝宫区,是后湖景区最大的一组建筑群。该景中轴线上自南而北,分别是圆明园殿、奉三无私殿和九州清晏殿,统称“圆明园三殿”。
何重义理事向记者表示:“这里是这个景区中以建筑院落为主题的园林,山不多,为的是强调位于中轴的主体建筑群,以加强庄严的气氛。为了不失园林的氛围,岛南面安排几组小山,岛北面建筑楼阁与游廊,配合后湖的环境。”
给“圆明”新的诠释
1860年,英法联军以坚船利炮打开了这座皇家花园的大门,石墙外的人以一种悲情的方式窥见了圆明园内的衰落。但圆明园还是以御苑的声名和地位,长久保持着与世隔绝的状态。
直到民国初年,封建皇室彻底衰败,村民逐渐进驻圆明园,填湖平山,几代的繁衍,使得这座旷世名园逐渐失去了原来的容颜。
解放后,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圆明园的文物保护工作,相继投入几亿元对园内进行清理整顿。到2008年为止,已经搬迁园内785户居民和12个驻园单位,完成了“迁出去,围起来,管起来”的历史任务。经过近年来的环境整治,圆明园遗址公园环境大为改观。
如今借着奥运契机,将失落301年的园林原貌呈现世人面前,杨来运主任表示颇具意义。他表示,在奥运会即将开幕的日子,圆明园作为历史的繁华、屈辱、衰落、复兴的见证者,301年的文化积淀在这样特定的历史时间定格中,以全新的姿态首次展示在世人面前,给“圆明”以重新诠释,圆而入神,明而普照,精研于学,神聚于心。
作为园中园,九州景区开放后不会额外收费。此外,新配置的650套语音导览器,也将通过文字和图像形式,带游客体会当年的盛况。而圆明园剩下的五分之一未开放面积,将于今年内启动整治工程,力争2010年全部向游人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