沭阳农村经纪人架起市场“立交桥”

2008年07月15日 14:20宿迁日报

    中国园林网7月15日消息:7月7日,沭阳县龙庙镇苗猪销售基地又一次迎来了大批外地客商,村民们把一头头活蹦乱跳的苗猪装上卡车运往外地市场。负责为客商收购苗猪的农民经纪人胡方学介绍,这是他今年第六次引客商到该村收购苗猪了,这里每天外销苗猪达5000多头。“有了农村经纪人,咱农民种植、养殖再不用操卖不出去的心了。”现场出售苗猪的养殖户仲其大充满自信地说。 

    目前,沭阳县花木、板材、食用菌、蔬菜、苗猪、印刷、图书等特色产业经纪人大军已突破7万人。 

    近年来,沭阳充分利用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加快发展高效、生态、特色农业。“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百家绿色小康县”、“中国十大魅力乡村”、“魅力江苏农业旅游景点”、“平原绿化先进县”、“商品猪基地县”、“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科技大县”和“中国花木之乡”等称号相继花落沭阳。到今年上半年,全县已建优质稻米生产基地40万亩、花木基地33万亩,建成10个特色瓜菜生产基地,复种面积达42万亩,食用菌1.3亿平方尺,活立木蓄积量达424万立方米,年出栏商品猪147.75万头、上市家禽2241.16万羽。 

    为促进农副产品和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沭阳县大力实施了因势利导培育经纪人队伍、多管齐下规范经纪人行为、典型示范引导经纪人发展、创造条件扶持经纪人开展活动等多项措施,使经纪人起到内联农户外接市场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担当起全县农产品流通的大任。该县工商部门通过走村入户、集中培训等方式向广大农民多次开展《公司法》、《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经纪人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培训,并按照“市场+经纪人+农户”的模式,采取规范职业资格、举办培训班、组织专家上门指导等方式,使农村经纪人成为推动地方产业发展、活跃地方经济的重要力量。全县已培训各类经纪人5000余人,为2030名农民经纪人颁发了证书,为1630名经纪人建立了信用档案。 

    为发挥经纪人的示范带动作用,沭阳县还引导和帮助一些经纪量大、有信誉的经纪人搞强强联合,组成经营实体,注册农产品商标,走品牌经营道路。全国劳动模范、新河镇花木经纪人李生,在当地政府的扶持下,育有2500余亩花卉苗木,注册了苏北花卉协会,年产值6200万元,带动了4600余户农民致富,被宿迁市委、市政府评为建市十大功臣。 

    草鸡飞到广州,秋番茄销到南京,白玉春萝卜卖到了日本,脱水蔬菜、虾仁罐头等源源不断地运销到东南亚、俄罗斯及国内各大城市……这些都得益于该县经纪人敏锐的“近市眼”。 

    农产品的销售如何事关全县农民的直接收入。对此,沭阳县组织经纪人先后成立了木材加工协会、花木协会、蔬菜协会、食用菌协会和畜禽养殖协会等120余个,成员总计6000余人,成为该县农副产品销售的主力军。这些经纪人活跃在全省各地和周边的山东、安徽、河南、上海等地,既联系销售沭阳的农产品,又将外埠市场农产品的行情捎回沭阳。去年初,新河镇桐槐村张士元、张新生、丁训正等几名花木经纪人发现用各种花卉苗木参加一些农产品展销会、交易会可以卖得更好,他们就试着把各种花卉苗木带去,花3000元到5000元租个展位,结果当年就赚了四五万元。如今他们的队伍已扩大到50余人。现在,他们不但向外地卖出花木,还吸引来了山东、浙江和本省等20多个客户主动到沭阳来订购花卉苗木。 

    今年入春以来,沭阳县沭城城北农产品批发市场每天都有150余万元水产、畜禽肉蛋、蔬菜等通过农民经纪人的推销,进入到上海、北京、南京等地。据该县农林部门统计,今年上半年,该县农村经纪人已外销20多亿元的本地农产品,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立下了“汗马功劳”。 

    在沭阳,广大农村经纪人网上做买卖已不再是新鲜事。他们纷纷建立农副产品销售网站,使该县农产品销售实现了“网销天下”。龙庙镇是华东地区最大的苗猪销售基地,该镇胡方学等苗猪经纪人建立了10多个苗猪销售网站,每天仅利用网上销售,交易量就在3000头以上。新河镇周圈村拥有花木经纪人1200人,资产120万元以上种植大户660户,60%以上的花农能够进行网上交易,270户花木大户建立了自己的网页,农民花木种植户均年收入在2万元以上。沭阳县凌峰干花工艺品厂老板仲红军自己注册建立了“中国干花交易网”,每年网络洽谈的业务就达数百万元。沭阳天然干花厂老板周红亮感慨地说:“如果没有电脑帮忙,我也不会这么准确地知道现在外地市场行情,生意也谈不成了。”短短两年内,全县新建起4000多家花木销售网站,3500多名农村经纪人通过网络进行花卉苗木、苗猪、食用菌等大宗交易,实现销售收入超10亿元。 

    伴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沭阳县农民经纪人销售农产品品种不断增多,涉及水产、花卉、蔬菜、畜禽等10余种农副产品。据统计,在该县农林局主办的农业信息网上,有100余位经纪人常年发布农产品供求信息,销售“半径”在逐步变大,已从最初的周边县市走向全国各地。沭阳绿苑食品每年有近百吨产品漂洋过海进入日本、香港等地市场,沭阳番茄也越过山东远赴哈尔滨等地。 

    为壮大农民经纪人的营销实力,沭阳县运用各种优惠政策,采取多种措施进行扶持。该县筹集4000余万元资金,在农副产品集中地建起16个市场,开辟“绿色通道”,免征农产品销售专用车的相关费用。交通部门已免收100余万元的农产品货物配载费,工商部门把市场交易费的收取幅度从2.5%降到1%,县乡两级农林部门常年为农民经纪人免费提供购销信息、培训交易法规等。 

    近年来,沭阳县农村经纪人在贩卖农产品过程中,在为农民带来了丰厚利益的同时,也叫响了沭阳农产品的品牌,使该县农副产品市场份额逐年增加。在拥有50000亩省级无公害稻米基地的高墟镇,500多名经纪人为稻米加工企业源源不断送来了原料,在购销、加工、运输、集散等稻米产业链中发挥出了上联市场、中联企业、下联农户的“立交桥”作用,全镇仅近两年兴办的大米精加工企业就达7家,日加工能力突破了1200吨。盛产的“高墟”、“和光”、“春阳”牌稻米,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美誉度和知名度,并成为上海、南京、深圳、杭州等超市的特供大米。全镇5万亩无公害稻米每年至少可赚来1个亿的经济效益。 

    经纪人队伍的不断壮大也推动了沭阳农业产业化进程,全县特色农副产品基地面积迅速扩大,已形成花卉、林木、食用菌、设施蔬菜、优质稻米和生态水禽养殖“六大板块”、“四区一带”生产新格局。仅品牌农产品的种植面积已达54万亩,产品知名度也随之提升,“标准化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态养殖”等已成为沭阳7万农村经纪人口中的“高频词”。“雪原牌”粉丝、“玉兔”牌蘑菇、“瑞盛”牌西瓜、“雨露”牌蔬菜、“虞姬”牌花卉等123个注册农副产品成为该县农村经纪人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当家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