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6月6日消息:端午历来有吃粽子、插艾叶、佩香囊等习俗,这些习俗不仅具有文化含义,还对人体健康有利。但是,这些习俗在方法不当的情况下,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记者昨天请专家分别从中医和西医的不同角度,对体验端午习俗作出提醒和建议。
吃粽子
粽子古称“角黍”,其主料是稻米,稻米按黏性大小又分为粳米、籼米和糯米。其中糯米的黏性最大,胀性最小。
中医:粽子是消暑良“药”
南京市中医院消化科专家金小晶教授说:在中医里,包粽子的苇叶及荷叶均是清热解暑的良药,就连我们司空见惯的糯米,在中医里也具有益气生津、清热的药效。中医认为,端午节后,便进入了夏季最热的月份。由于苦夏难耐,人们普遍会有上火、中暑现象发生,而此时常吃粽子,确实是药食同源的解暑良“药”。市场上粽子馅品种繁多,金小晶从中医的养生观点建议:枣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栗子具有补气健脾、益肾的功效,因此红枣、栗子做馅的粽子,可算是粽子中的“极品”。
西医:多吃粽子不易消化
粽子虽为节日中的鲜品,食之不当也会伤人。金小晶说,以糯米做主料的粽子不易消化,过食会因伤脾胃而引起腹胀、腹泻等症状,因此,老人、孩童及消化功能差的人群不可贪吃。即便是脾胃功能健强者,也应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
如果过节家里自己包粽子,要把握“现包、现吃”的原则;而从超市中购回的冷冻粽子,应蒸煮透了再吃。金小晶给糯米找了些好搭档,例如,改善消化首推麦芽水、白萝卜或白萝卜水,都具有利食破积作用,可以促进消化。还有,老人和孩子等胃肠功能不好,吃粽子后可能会出现便秘症状,最好搭配着吃些动物血、黑木耳、香蕉、洋葱、土豆等,这些食物具有通便功效。
另外,糖尿病患者吃粽子时可以搭配一些瘦肉和蔬菜,尽量不要单独吃粽子,肉中的蛋白质及蔬菜中的粗纤维可以延缓能量吸收,防止血糖快速升高。
插菖蒲
民间有“端午插艾”的习俗。端午这天,家家都洒扫庭院,以菖蒲、艾条插于门楣或悬于堂中。
中医:菖蒲艾条可驱虫祛瘟
南京市中医院儿科专家张骠教授说,菖蒲和艾叶,两者皆可入中药。这是因为艾草与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因而可充作杀虫防治病虫害的农药。由于天气转热,空气潮湿,蚊虫滋生,疫病增多。利用艾草散发出来的香味,起到净化环境、驱虫祛瘟的作用。张骠教授说,中医认为,艾叶还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等功效。我国自古就有把香囊用于保健、防疫的传统。在香囊内放入具有芳香气味的中药,如白芷、苍术、细辛、菖蒲、丁香、甘松、薄荷、紫苏、芸香草等,就使香囊具有散浊化湿、灭毒驱虫、醒脑爽身等作用。香包以药物之味,经口鼻吸入,使经脉大通,祛邪扶正,以达到祛病强身之功效。雄黄、艾叶、熏草都挥发一种奇异的香味,能让蛇虫远离,既减少了传染源,又可起到杀除病菌,消除汗臭,清爽神志的作用。
西医:鲜艾叶烟熏能杀菌
西医研究发现,用鲜艾叶烟熏能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细菌起到杀灭作用。张教授提醒家长,给儿童佩戴香囊要注意,对患有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体质的儿童要慎重佩戴,以防香囊内的芳香药物引起患儿不适症状。一般情况下,香囊内具有挥发性的药物作用在2个星期左右就会渐渐消失,所以,当闻到香囊的味道变淡后即可取下更换。
喝雄黄
每逢端午,一些地方仍保留老老少少都喝几口雄黄酒的民俗。一般是将雄黄磨成粉末状后,倒入白酒或黄酒中勾兑。
中医:雄黄可杀虫却含剧毒
南京市中医院中药学专家李文教授说,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喷在床下、墙边等角落,以避毒虫。但李文教授认为,应该抛弃饮雄黄酒习俗!虽然雄黄可杀虫、除湿止痒,但却是剧毒,日服0.3克便可致人中毒,轻者呕吐、恶心、腹痛、大小便不下,并可继发喉炎、头痛,严重则可使心、肝、肾及肠受损。
西医:雄黄加热会产生砒霜
雄黄的主要化学成分是有毒的二硫化砷,加热后经化学反应变成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砒霜进入人体后,会破坏某些细胞呼吸酶,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氧气而死亡。它对胃黏膜有强烈的刺激性,使黏膜溃烂、出血;破坏血管;损害肝脏。雄黄的砷化物还是一种较强的致癌物。专家提醒,若一定要用雄黄酒应节令,可如果因病确需服用雄黄酒的,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