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网5月2日消息:今年山东的杂交杨价格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以107杨为主的杂交杨为例,米径1.5厘米~2.0厘米的苗木价格只有0.8元~1.0元之间,较去年下降50%~60%。无独有偶,浙江萧山的龙柏嫁接苗,一年生苗冠幅15厘米的售价为0.6元,冠幅25厘米的二年生苗价格是1.3元~1.5元,均低于1.0元和1.5元的成本价。相比之下,山东的80厘米高、米径0.6厘米的苹果苗价格却达到2.5元,其他一些经济林苗木如核桃、板栗、文冠果等价格也有所提高。
对苗木生产者来说,谁都希望能卖个好价钱。如果辛辛苦苦培育一年甚至几年苗木之后不但不赚钱反而还赔钱,不仅会伤了苗农的心,造成经济损失,而且还会影响育苗技术的积累和产业发展的进步,制约造林绿化的正常进行。因此,建立林木种苗市场预测预报机制势在必行。
林业苗木的余缺交替似乎是一个难以放弃的话题。山东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林业苗木就呈现一个波浪式的发展过程,这几年育苗面积大了,而随后的几年里育苗面积就会下降。再过3年~5年就会出现另一个高峰。具体到某一个树种的苗木育苗面积和苗木数量也是如此。杂交杨、侧柏大约5年~6年1个周期,松类、毛白杨、法桐、柳树、绒毛白蜡等7年~8年1个周期。苹果、梨等经济林苗木10多年1个周期。在绿化苗木中,紫叶李、樱花、雪松5年~6年1个周期,女贞、黄杨、冬青、小龙柏等小灌木往往此消彼长,呈现“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局面。
造成苗木余缺呈周期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市场价格的引导和培育周期的延后。当某一种苗木供需关系紧张,价格上扬时,就会刺激育苗业户进行育苗,而当育苗面积大到一定程度,出现供大于求时,价格就会降下来。由于苗木生产往往需要1年到几年,甚至更长时间,所以价格下降的时候往往又是苗木存量大的时候。消化过剩的苗木往往又要两三年年时间。而这两三年里,相当一部分育苗户要赔钱。
及时发现和把握林木种苗的变化规律,需要相应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经验,需要行业管理部门建立科学、准确的统计和预测预报系统。通过建立预测预报系统有效控制种苗生产,杜绝盲目发展,改变忽冷忽热状况,稳定合理的树种结构,帮助种苗生产、经营业户提高市场应对能力,提高种苗生产技术水平和种苗质量水平,将是种苗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林木种苗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观测点,及时准确地观测苗木生产的动向,适时发布预测预报信息,为广大种苗生产业户提供信息服务。主要观测内容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宏观内容,包括采种数量、新育苗面积、在圃苗木面积和数量,单位面积产苗量、合格苗率、苗木出圃去向等。根据测报结果,推算该地区种苗的供需状况,提出下一年度的种苗生产指导意见。二是微观内容,包括种苗生产的主要技术条件、技术措施、苗木生长规律、生产资料及劳动力价格变化情况、气候变化情况、种苗质量情况等,为完成种苗专业技术积累、完善种苗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林业种苗预测预报可以由林木种苗管理机构设立专人来完成,也可以委托种苗生产专业协会来完成。上级主管部门通过对种苗产量的消长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判断出苗木市场的供需状况,及时反馈给下级管理单位,指导农民进行苗木生产。